作者 | 冰千里
来源 | 冰千里(bingqianli520)
本文摘自:冰千里书籍《我与我》
当前的心理学界普遍认同了这样一个观念:自我接纳。如何接纳变成了追求心灵成长的关键所在。
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链接并理解”过去那个你不能接受的自己。并觉知过去的那个自我是如何影响着当下的你,而不要把自我接纳仅仅当做某个回避的口号。
通常,人往往对过去那个自己有很多评判,每想起来都觉得无地自容。这不是疗愈,而是再次经历糟糕体验。因此,我们需要某种方法去理解而非谴责。
在我的新作《我与我》中描述了很多方法能实现这一点,在此,我随意摘录2个小练习提供某种思路。
01
第一个练习:“穿越时空爱内在小孩”
每个人早年成长经历中都会有无助时刻,处在这样时刻中的你完全是内在小孩的载体。彼时我们还小,人格还不成熟,我们更依赖,也更无力。
只需让自己放松安静、稍作回忆,就会浮现一些片段,这些片段可能是反复出现的,可能是刻骨铭心的,也可能是跳跃的。你要去聚焦这些记忆碎片,走进去,去扩大那个场景,去再现环境与人物,去还原细节。
精力一旦集中,你就会遇见那个孩子,犹如穿越时光。当然,偶尔分神也没关系,可以断断续续的、一帧一帧的连接,让模糊镜头去跟随清晰镜头。就这样在脑中慢慢回味,在回忆里浸泡。
开始你在用观众身份观看以那个孩子作为主角的故事。渐渐地,这些镜头开始“复活”,变得生动逼真,一些人物的年龄、相貌、表情也清晰可辨,关系开始互动起来。
这时你须想象自己离开观众席,变成主角之一,而且是一个“英雄角色”,充满了慈悲与力量。屏幕消失了,你走进了故事中。
去感受那个5岁的儿童或15岁的少年,在那样的时间节点,也许他正独自茫然四顾、也许正在被他人伤害默默忍受、也许是被逼迫做不情愿的事、也许因害怕嚎啕大哭或委屈的抹眼泪、也许在忐忑等待未知的惩罚……
不论如何,在他内心深处都渴望一个英雄从天而降,带他走出困境或窘境。而你,就是这个英雄!你的出现打破了他的求而不得。此刻你只需要伸出双手对这个孩子说“亲爱的,我来了。我是未来的你,我是来保护你的。请放心,有我在,你什么都不要怕!”。
接下来的情节任凭你这个英雄编写,可以即刻带他逃离恐惧之地,可以痛斥欺负他的人,可以把他揽在怀里,可以给他擦干泪水,可以站在他身后撑腰,可以给她买好吃的,也可以带他兜兜转转,可以陪他玩游戏……你一直守护他,听他倾诉,给他回应。
这个过程持续多久都行,结束标准就是你的内在小孩“破涕为笑”地与你告别。他要与你约定,今后有困难你都会第一时间赶到。这个约定永不过时。
也许时间只是用来度量自己不同时期的工具,就好像重量与长度,它们本不存在。一些有趣的实验证实倘若速度足够快,快过光速,你就能见到不同时期的自己。
在这个理论假设下,5岁的你、15岁的你、25岁的你、上周的你、未来的你、现在的你,同时存在。你可以施展魔法瞬间移动,去任何一个内在小孩跟前,尽管现实看起来只是在意识中想象。
不断练习穿越时空去爱内在小孩,就是练习放下执念、活在当下。痛苦来自执念,执念包括对往事无法释怀,对未来无法掌控,对外部世界无力反抗、对关系无能无力、对生存模式无法升级等。
它们如同虚妄的黑暗幽灵从四面八方抓取你的心,把你聚拢的能量分散、拉扯、消耗,令人难以投入当下的真实与真相。
02
第二个练习:创造“5分钟孩子时刻”
这个练习,是想让你获得片刻温暖,或宣泄负面情绪与压力。请记住,无论你有多强大,内在都有诸多压抑。只是你把自己完全当做了坚强的成年人,一旦出现些“孩子时刻”你都觉得不好意思,会很快逃避掉。
而我建议的恰恰相反,在某些安全环境下主动允许某种脆弱与叛逆,会大大降低人的焦虑与压力。
这个练习我有时会用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也会用在情绪失控的成年人中、也会让家长在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用。
我更建议每个人在平常就养成习惯,不至于非要等到紧急情况,这个练习我称为“孩子时刻”。以下3类行为只需选择一种,每天(或隔天)进行即可。这会让你在快节奏的、紧张压力的日常中感受到一丝温暖、活泼、宣泄。
出声音的问自己“今天,我看见自己的内在小孩了吗?”,然后闭上眼睛,双臂环绕抱着自己的肩膀、臂膀,轻拍自己的后背,轻抚自己的手臂、肩膀、背部或脸颊、额头,也可以用手挠挠抓抓摸摸自己的头皮、头发、颈部。感受自己就是个孩子,正在被想象中的父母或爱人这样对待,感受身体被双手接触过的部位的感觉,觉察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念念有词,比如“对不起”“没事的”“我爱你”“别害怕”之类。(每天3-5分钟)
想象自己是个3岁的孩子,随时找个没人看见的地方。然后扮鬼脸、胡乱扭动、手舞足蹈、蹦蹦跳跳、嘎嘎笑、说些连自己都听不懂的“胡言乱语”。(每天3-5分钟)
做一件你平常不允许自己做的事情,比如撕东西、摔东西、吃雪糕、吃垃圾食品、不打扮出门、闯次红灯、插次队、不讲次卫生、不懂次礼貌、爆个粗口说句粗话、喝次酒、不打扫卫生、把床铺搞乱、拒绝别人一次、要求对方抱抱自己或亲吻自己、买块棒棒糖吃、给自己买个玩具……(每天选择一样就很了不起)。
以上连个练习,包括我书里面的诸多练习,大家在练的时候分两步:第一步,就是按照我所有引导做练习本身。
第二步,练习完毕觉知刚才那个“练习的自己”,去总结此刻的你对刚刚的那个自己的任何思考、感受、以及任何评价,并再次问自己“我为何会有这样的一些思考感受与评价”——这个过程就是“觉知”。
作者简介:冰千里,觉知内在小孩理念提出者、内在小孩心灵书写发起人、一对一咨询10000+小时。知名心理学作家,著有《我与我》、《心灵书写》等。公众号:冰千里(bingqianli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