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严重过敏反应的首选药物是?如何给药?

图片

严重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在接触过敏原后突发的、严重的、可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快速出现威胁生命的呼吸系统或/和循环系统问题,大部分情况下会出现皮肤黏膜系统症状。近年来,严重过敏反应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目前国内对严重过敏反应尚存在认知不足、救治不规范等问题。近期,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变态反应性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所撰写的《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临床管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本文将提炼核心要点,以饕读者。




什么是严重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速发、危及生命、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超敏反应,常见皮肤症状(如荨麻疹),但可能仅表现为呼吸困难或血压骤降。高危人群包括:过敏体质者、哮喘/心脏病患者、婴幼儿/老年人、长期服用降压药(如 β 受体阻滞剂)的人群。




如何快速诊断?


严重过敏反应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详细的发作史,包括症状和体征,以及已知或可疑过敏原暴露史及伴发因素等。


临床诊断标准:

① 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急性发作的皮肤和/或黏膜症状(如全身荨麻疹、瘙痒或潮红、唇‑舌‑腭垂水肿),并伴发以下至少 1 种症状:


  • 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喘息/支气管痉挛、喘鸣);


  • 血压下降或伴终末器官功能不全(循环衰竭、晕厥、尿便失禁);


  • 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如剧烈腹绞痛, 反复呕吐),尤其是在非食物过敏原暴露后。


② 暴露已知或可疑的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急性发作的血压降低或支气管痉挛,或喉部症状,少数可无典型的皮肤黏膜症状。



1. 症状:皮肤黏膜症状及体征最为常见,可同时发生呼吸系统、胃肠道,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症状与诱因、基础疾病及年龄等因素相关。药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受累更为多见,婴幼儿症状因年龄特点有时难以识别。某些化疗药物及单克隆抗体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可叠加非典型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等。


表 1 严重过敏反应的症状和体征

图片


2. 实验室检查


① 类胰蛋白酶检测:发作后 1~3 小时内抽血,若升高提示过敏反应。推荐用于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尤其是反复重度发作或诱因不明的患者。


② 过敏原检测:血清 IgE 检测、皮肤点刺试验等,明确诱因(如食物、药物、昆虫叮咬)。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过敏原皮肤试验特异性和敏感性存在差异,皮肤试验阴性并不能排除过敏,需要结合病史解读检测结果,细胞因子反应和补体活化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皮肤试验通常是阴性的。


③ 过敏原激发试验:过敏原检测不能明确诱因时可在医疗监护下实施激发试验。由于激发试验本身可再次诱发严重过敏反应,需仔细评估操作风险和受试者获益,并充分获取患者或看护者知情同意后谨慎开展。




急救治疗:肾上腺素是「救命药」!


首要处理


一旦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立即去除可疑过敏原,若以呼吸系统为主,坐位或半坐位、下肢抬高,若以心血管系统为主,平躺、下肢抬高;婴幼儿平卧位抱起;孕妇左侧卧位。


首选药物:肾上腺素肌肉注射


肾上腺素是严重过敏反应的首选急救药物,应在诊断或高度可疑严重过敏反应时肌肉注射,使用 1∶1000 肾上腺素(1 mg/mL),青少年及成人为 0.5 mL/次,婴幼儿及儿童(≤ 12 岁)剂量可按体重计算,为 0.01 mg/kg,单次最大剂量 0.3 mg;


  • 肾上腺素在婴幼儿及儿童中无绝对禁忌。


  • 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为二线治疗药物,不能替代肾上腺素。


辅助治疗


  • 保持气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气管插管。


  • 补液:快速输注生理盐水(成人 500~1000 mL,儿童 10~20 mL/kg)。


  • 二线药物:雾化支气管扩张剂、静脉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


特殊人群处理


孕妇:① 体位方面:患者取左侧卧位,以避免妊娠子宫压迫主动脉、腔静脉血管。② 至少将孕妇收缩压维持在 90 mmHg 以上,以维持子宫胎盘充分血流灌注。③ 必要时监测胎心率,以评估孕妇治疗后胎儿状况;


心血管疾病患者:首选肌肉注射,初始剂量可酌情减量,尤其是急性期或病情不稳定者。治疗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心率,警惕心律失常或血压波动。


婴幼儿:无绝对禁忌,剂量按体重计算,切勿延误!



难治性过敏反应:如何应对?


转至 ICU,持续静脉输注肾上腺素:少数严重过敏反应患者对肌肉注射肾上腺素的基础初始治疗、静脉液体复苏和二线药物治疗无反应,应立即转诊至急诊、重症医学科治疗。伴有低血压或休克且对包括静脉液体复苏在内的基础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静脉输注肾上腺素;


严重喉水肿时,立即气管切开:当严重过敏反应患者有严重气道梗阻表现要及时气管插管或切开;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等,根据治疗反应调整剂量。胰高血糖素联合晶体液输注可应用于使用 β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且对肾上腺素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体外生命支持有时也作为急救措施。



预防与管理:避免复发是关键


医生需嘱咐患儿严格回避过敏食物。医生应当在病历中明确记载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患者应当严格避免使用曾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也应避免使用有交叉过敏的药物,可选择结构不同的另一类药物替代。


随身携带急救药: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预存有固定剂量的肾上腺素,使用方便,但国内暂未上市,可预装注射器。


免疫治疗:当致敏药物为基础疾病治疗必须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脱敏治疗。药物脱敏治疗可采用口服、静脉给药、腹腔内给药或皮下注射。静脉给药是静脉用药物最常用的脱敏途径,标准化静脉脱敏方案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和其他 β 内酰胺类药物等。  


生物制剂:研究显示奥马珠单抗等药物可减少特发性过敏反应发作。但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制剂本身也可诱发严重过敏反应。亟待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去证实生物制剂治疗严重过敏反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长期疗效。



小结




需特别强调的是,严重过敏反应患者症状初步缓解后仍需密切监测 4~10 小时,以预防双相反应的发生。


临床救治应严格遵循标准化急救流程:① 立即肌注肾上腺素;② 保持平卧位并抬高下肢以改善循环;③ 快速补液维持有效血容量;④ 及时启动多学科协作及转运机制。


早期识别和规范化救治是降低严重过敏反应致死率的核心措施,而肾上腺素作为一线药物的及时应用更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应结合患者个体特征,严格参照指南推荐方案实施干预,同时强化患者教育及长期随访管理,以全面提升严重过敏反应的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国康复医学会变态反应性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等. 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5, 网络预发表. DOI:10.3760/cma.j.cn112150-20250109-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