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百日访华”泡汤,没等到中方邀约,首次外访改去这个国家

2025年3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近期计划访问沙特阿拉伯。而2025年1月,特朗普曾表示希望在自己上任后的100天内访问中国,以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计划似乎出现了变动,特朗普的首次外访目标转向了沙特。

为何特朗普“百日访华”计划未能实现?沙特为何成为其首访国家?中美、俄美关系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们将从多角度分析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

中美关系的现实困境

图片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提出“百日访华”计划,试图通过个人外交方式改善中美关系。然而,这一计划从一开始便充满不确定性。中美关系近年来因美国单边对华发起贸易战、美国试图非法插手台海问题等中国内政而持续紧张。

此外,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对华强硬政策的延续也让中方对其的意图保持审慎态度。2025年2月,美国再次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这使得特朗普的访华计划缺乏现实基础。

俄美关系的僵局

除了中国,俄罗斯也曾是特朗普首次外访的潜在选项之一。2025年2月,普京邀请特朗普参加2025年5月9日的胜利日80周年纪念活动。然而,俄乌冲突的复杂性让这一计划难以实现。普京试图通过俄乌问题相关谈判争取为俄罗斯更有利的条件,但特朗普则认为俄方故意拖延俄乌停火协议的达成,并在公开场合发表对普京的指责。

面对谈判僵局,特朗普曾明确警告,如果俄乌无法达成停火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出口的石油加征“二级关税”。这一表态不仅加剧了俄美关系的紧张,也让特朗普意识到,俄乌问题的解决是远非一场私人会晤或强硬施压能够完成的。

沙特成为首访国家的背后逻辑

图片

沙特很有可能会成为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首次外访国家。这一决定不仅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也凸显了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核心逻辑——“交易型外交”。2025年3月7日,特朗普便透露他可能会在未来一个半月内访问沙特,原因是沙特愿意支付巨额资金以换取美国支持,即沙特同意在4年内为美国投资1万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1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是经过多轮谈判后达成的结果。特朗普以商人式的讨价还价方式,将2025年1月沙特最初提出的4年6000亿美元投资目标提升至1万亿。这种策略延续了他2017年首次任期内的外交风格,当时他也选择沙特作为外访首站,同时沙特同意购买45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

图片

沙特选择支付如此高昂的“外交费用”,显然有其深层次的政治考量。首先,沙特希望通过巨额投资确保未来4年美国对其的军事支持和政治背书,尤其是在特朗普计划收缩中东军事力量的背景下。其次,沙特一直尝试在与以色列、伊朗等中东国家的斡旋中保证自身利益,鉴于伊朗与沙特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遏制伊朗向来是沙特与美国保持紧密合作的重要基础。此外,沙特近年来积极扮演国际谈判平台的角色,也希望通过与特朗普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地位。

特朗普外交风格的延续与挑战

特朗普选择沙特作为首访国家,充分体现了他外交政策的交易型特点。作为一位商人出身的总统,他习惯于通过经济利益驱动外交决策。然而,这种策略虽然短期内能够带来经济收益,却也引发了关于外交政策商业化的争议。批评者认为,特朗普的“价高者得”模式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长期战略影响力。

图片

同时,特朗普的外交风格也面临现实的制约,显然,大国博弈并非是仅靠个人魅力或经济交易就能轻松解决的。

结语

特朗普的“百日访华”计划或将破产,其转而选择沙特作为首次外访国家,充分反映了他外交政策的交易型特点和其在处理大国关系中的现实困境。尽管他试图通过个人魅力和经济手段解决复杂的国际问题,但国际政治的多层次博弈显然并非如此简单。

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俄乌是否能够实现停火,以及沙特的巨额投资是否能够换来沙特与美国关系的长期稳定,都将成为特朗普外交政策的关键挑战。在这场全球外交棋局中,特朗普依然是那个人们熟悉的“商人总统”,但他如今面对的却是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而美国的每一步选择,也都将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