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好少先队组织育人、实践育人优势,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广泛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3月29日—30日,省少工委举办2025年湖北省“红领巾讲解员”大赛,云梦县少工委推选的少先队员余亦初在本次比赛中荣获佳绩!
右二:余亦初
经过县赛、市赛层层选拔推荐,云梦县红领巾讲解员一一曙光小学401中队的少先队员余亦初凭借扎实的文化积淀、生动的语言表达和稳定的临场表现,从比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湖北省“红领巾讲解员”大赛二等奖。
湖北省“红领巾讲解员”余亦初现场讲解稿↓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云梦县博物馆。我是红领巾讲解员余亦初,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可是咱们馆的镇馆之宝。
大家看,它的外形是不是酷似我们今天的古建模型?它可是国家一级文物,距今已有1800多年,号称“华夏第一楼”。
这座陶楼模型于1979年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周田村的一座东汉墓中,属于陪葬冥器。陶楼整体造型呈现出规模宏大,巍峨壮丽的气势,相当程度地反映了当时云梦地域的社会经济状况。
陶楼为泥质红陶,外罩一层较薄的青黄釉,是一个集重堂高阁和生活设施于一体的豪强地主庄园,又是一座望楼、岗亭俱全的戒备森严的堡垒。采用“三合式”布局,分前后两楼,前楼是一座两层的建筑主体,用作主人日常起居,后楼包含碉楼、厨房、厕所、猪圈、院落,通过廊道连接各功能区域,外墙两边还有向外凸出的窗子,像我们现在流行的飘窗一样,再看,所有的窗户都是用的百叶窗,竟然还有窗洞,空间错落灵活,既安全又透气。这些现代流行的建筑风格,古人早就建造出来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陶楼为砖木混合结构,运用悬挑、拱券等力学技术,外形错落复杂,每个视角都自成画面。这独具一格的造型,显示了当时建筑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不仅体现了前人高超的制作技艺,还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实物资料。这件文物曾于1984年调京参加庆祝新中国建国35周年的“全国出土文物精品展览”,还被载入哥哥姐姐们的历史教科书里。
陶楼的每一块砖瓦都是历史的密码,它告诉我们东汉人已经会造高楼,会用隼卯结构,连排水管都藏在屋檐下,比欧洲最早的城堡还要早800年呢!
“华夏第一楼”体现出高超的制作技艺,也折射出当时云梦地区的社会发展已经步入繁盛时期。东汉陶楼作为国宝级文物,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千年,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发着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创新的追求,更加坚定了我们文化的自信。
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