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面临在战火中举行选举的传闻,尽管国内经济摇摇欲坠,但其支持率仍出现微幅反弹。
2.俄罗斯不断抛出“泽连斯基非法执政”的话术,美国共和党内部也开始唱和,但乌克兰人民普遍反对立刻举行总统选举。
3.为此,泽连斯基近期曾秘密召开选举会议,计划最快在复活节前后启动选举,但选民需要通过官方APP Diia行使选举权。
4.然而,DiiaAPP的投票方式引发质疑,谁能保证这不是又一场被操控的“电子幻象”?
5.乌克兰人民更需要的是一场安全、经济、和平的选举,而非一场媒体秀式的“选举狂欢”。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导弹划破夜空、战火撕裂家园的乌克兰,谈“选举”听起来像一场讽刺剧。
然而,政坛的空气正在悄然变化,关于总统选举的传闻正从基辅的会议室、外交圈,蔓延到国际舆论场。
2019年,泽连斯基在民粹浪潮中登顶总统宝座。2024年的大选本该是他接受民意检验的时刻,但随着俄乌战争全面爆发、乌克兰进入战时戒严体制,这场选举被无限期冻结。
而今,一场不合时宜、但或许对某些人来说恰逢其时的“大选”传闻,又一次搅动了乌克兰政坛的浑水。
乌克兰上一次举行总统选举是在 2019 年
没有选票的合法性,泽连斯基背负着“政治幽灵”?
乌克兰没有选举的这三年,克里姆林宫没闲着。俄罗斯不断抛出“泽连斯基非法执政”的话术,企图以此为对话设定议程,甚至将“重新选举”当作停火的前提条件,荒唐得仿佛沙俄时期的“特使调停”,却在舆论上产生了微妙作用。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共和党内部也开始唱和这一套。特朗普在白宫与泽连斯基会面后毫不客气地抨击他,而副总统Vance更是借机拷问乌克兰的民主合法性。对泽连斯基而言,这既是羞辱,也是机会——一次以选票回应质疑、重新洗牌的“合法性重建”。
扎卢日内
最令人玩味的是,被认为可能挑战泽连斯基的潜在劲敌、前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也被迫打破沉默。
“战争尚未结束,我们都应该把国家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不是选举。”扎卢日内的回应冷静,却藏不住政治火药味。他如今被调任为驻英大使,表面是荣耀退役,实则被“软封印”在外交舞台之外。这位战功赫赫的军头,恰恰是泽连斯基最不愿看到的“替代选项”。
政坛的沉默,有时候比喧嚣更具分量。他选择回应传闻,本身就是一种信号:有人在推动选举,而他被视为变数。
舆论回暖,泽连斯基会不会趁热打铁?
尽管战场不利、国内经济摇摇欲坠,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却出现了微幅反弹。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KIIS)3月公布的民调,69%的乌克兰人依旧信任这位战时总统。批评来自特朗普反而成了泽连斯基的“助推剂”。
对于一个依赖国际支持、内部压力山大的政权而言,这样的“黄金窗口期”稍纵即逝。泽连斯基若要谋求连任,或许不能等到战后百废待兴、权力真空与政治割据逐渐形成。他需要趁敌未稳、友未散之际,再次巩固执政基础。
有消息称,泽连斯基近期曾秘密召开选举会议,甚至下令相关部门“做好准备”。尽管政府火速否认,但外交界流传的细节却颇为具体:只要美国逼迫俄罗斯同意停火,最快将在复活节前后启动选举。
在战火之中,选民如何投票?乌克兰提出的答案是Diia——一个整合护照、驾照、身份证的官方APP。他们曾用它成功举办过“欧洲歌唱大赛”投票,现在甚至尝试用它派发“冬季补贴”。
但投票不是发红包。要让几百万流离失所者、前线士兵、占领区民众通过一款APP行使选举权,不仅要立法突破、技术升级,还必须面对一个根本性问题——谁来保证这不是又一场被操控的“电子幻象”?
美国的影子越来越重,泽连斯基能否“以选对抗谈”?
有意思的是,美国似乎比乌克兰更“期待”这场选举。特朗普的特使Steve Witkoff在3月明确对外宣称:“他们同意了,乌克兰将举行选举。”
这不是建议,而是命令。而泽连斯基要是顺水推舟地说一句“这是美国的意愿,我不得不遵从”,他不仅能卸下责任,还能反手利用俄美两国的压力作为“合法性复兴”的剧本开场。
一场选举,若被国际夹缝中的小国当作战略武器操作,其荒诞程度或许比战争更具讽刺意味。
但问题是,乌克兰人民想选吗?
问题的核心或许不在于泽连斯基愿不愿意,而在于乌克兰人想不想投票。
答案是:不想。那份由KIIS提供的同一民调显示,即使战争彻底结束,依然有高达78%的民众反对立刻举行总统选举。他们需要的是安全、经济、和平,而不是一场媒体秀式的“选举狂欢”。
选举意味着政治分裂、军队人心动摇、俄罗斯宣传机器借机兴风作浪。更危险的是,一旦选举结果无法令人信服,反而会坐实克里姆林宫的“泽连斯基非法论”,在国际舆论上釜底抽薪。
这不是民主,这是高风险的合法性豪赌。
当战火尚未平息,选票若急着落地,那它砸碎的可能不是敌人的谎言,而是本国最后的团结。泽连斯基此时若真的敢于在火线上打出“民主王牌”,他赌上的不只是政治前途,而是整个国家的安危。
在乌克兰的历史上,战时领袖变身和平赢家的案例几乎为零。而这一次,如果泽连斯基真的决定押上选举,他恐怕不仅要面对战壕的枪火,更要面对历史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