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委员:黄浦区政协委员、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培训部原主任 郑剑辉
作为黄浦区政协教育界别的资深委员,郑剑辉始终坚守在政协岗位上,既见证着城市发展的时代脉搏,也书写着教育工作者扎根一线的责任担当。
这份跨界履职的底气,源自郑剑辉深厚的教育实践积累。作为上海市老年教育系统“百名优秀教师”之一、黄浦区教书育人优秀园丁,其主讲的《国学经典品读》《古典诗词赏析》课程获评“上海市新时代百门精品课程”荣誉等。学术成果滋养着银发学子的精神家园,也是郑剑辉履职为民的智慧源泉,他说:“成人教育是观察社会的窗口,政协委员的使命便是将专业智慧转化为公共价值。”
作为外滩街道对口联络委员,郑剑辉坚守“公信人士”四字背后的分量。在旧改工作中,他多次受邀参与公信监督,耐心倾听居民的诉求,用专业视角保障群众利益;在街道组织的参观学习、社区治理活动中,他不仅拓宽了视野,还了解到不同领域的发展动态。“这种‘沉浸式’履职模式,让我能精准地捕捉民生痛点。”郑剑辉如是说。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当社会聚焦“养老床位”“医疗照护”时,郑剑辉已前瞻性地提出“教育养老”理念,并始终将养老问题作为核心关注方向。在他看来,老年教育可以称之为“教育养老”,是国家养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老年教育,可以让老年人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他撰写的《老年教育人文类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获上海市老干部大学系统第十六届理论研讨会一等奖、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二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其研究成果有助于“银发课堂”课程体系优化。在区政协“委员年终视察”中,他也多次呼吁将老年教育纳入公共服务,推动“教育养老”从理念走向实践。
履职期间,郑剑辉提出了多个具有实践性的提案。《关于进一步细化城隍庙有关地区交通标识牌的提案》《以新技能培训为重点 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等提案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聚焦“文商旅融合”“产业转型”“人才培育”等区域发展关键词,以教育智慧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
而今他虽已退休,却从未褪去教育者的赤子之心,用行动诠释着“教育终身化”的深刻内涵。有人问他为何退休后仍执着于讲台,他轻抚着那摞泛黄的教案笑道:“教育不是单向的给予,当我看到八旬老人眼里重燃求知的光,听到他们用诗词讲述人生新篇章时,我才是真正的‘被教育者’。”多年履职路,郑剑辉用教育人的执着与智慧,在黄浦书写着政协委员的使命担当。从教学转变到老年教育,从社区治理到文化传承,每一个履职脚印都记录着他对“教育为民”理念的坚守。
展望未来,郑剑辉坦言,他将继续以专业为笔、以情怀为墨,在委员履职新篇章中,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教育答卷。正如他常说的:“认识自己,方能更好服务人民;深耕教育,始终是为民履职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