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65岁以上老人年均自杀人数达2.1万,自杀率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两倍,其中43%发生在退休后五年内。 ——拿着丰厚养老金、生活自由、晚年悠闲、吃喝不愁,有医疗保障托底又不用担心因病返贫。 在东京街头,便利店里、药店里、办公大楼里,经常能看到头发花白、带着老花镜,颤颤巍巍工作的老年人,手脚利索的当收银员、理货员,不利索的当保洁、干物业…… 清晨6点,天微微亮,100多名白发老人排队去面试,竞争几个超市理货员岗位……你问他为什么退休了还出来工作,他说不是缺钱,是一个人在家无所事事太孤独。 ——2023年日本全国有超过700万65岁以上的独居者。他们一个人独居,0社交,除了偶尔日常采购生活用品,几乎不出门。 那些陷入"社交荒漠-手机成瘾-家庭冷战"恶性循环的人,退休5年后抑郁风险激增380%。两个同样从某上市公司退休的65岁老人,一个成了多才多艺的“人生赢家”,活跃在摄影、公益和太极拳的圈子里;另一个却深陷孤独和抑郁,家里成了他的“监狱”,除了买菜几乎再没怎么出过门。 ——在日本,退休既是期待中的自由,也可能是致命的陷阱! 日本身份如何拿?能不能拿日本永驻、同时保留中国户籍?日本养老究竟如何?当地人的退休生活咋样?日本老年人的现在,是不是中国老年人的未来?
老龄化来得更快、更猛,我们却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8亿,未来十年将有1.2亿新增退休者。这个数字相当于整个日本的人口规模,但我们的社会准备度却令人担忧。 ——基础设施和资源跟不上老龄化的速度,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也远远不足。 尤其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可能连社区活动的机会都没有。日本好歹有完善的养老体系,比如“地域包括ケアシステム”(地域包容照护体系),强调医疗、护理和社交服务整合到社区。还有社会保障支撑,如果生了重病,房贷直接清零、超出可承受范围部分医疗费用也直接减免。大城市里,一些社区会自发组织一些老年兴趣小组,带大家吹拉唱弹等等丰富退休生活。但在二线、三四五线城市里,我看过很多社区,虽然也有老年活动中心,但基本都是闲置的,要么里面只有几张落满灰尘的桌子,要么空无一物。 大多数老人连个像样的兴趣小组都找不到,更别提心理支持了…… 甚至有些老年人,60岁了可能房贷还没还完,一场重病可能就让一个家庭一夜返贫,甚至有些老年人根本就没钱看病。没办法,情况不一样,制度肯定也不一样,不评论,不说谁好谁不好,只说问题和担忧。 社区支持稀薄,医疗资源挤破头,年轻人忙着996,老人怎么办?未来10年,即将退休的1.2亿人,这么一大群人将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人生中最漫长的一段旅程。他们面临的恐怕不是“岁月静好”,而是“岁月惊涛”……日本养老体制,中国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日本养老、医疗有哪些具体福利?中国人如何去享受?

退休综合症,不只是日本的专利!
日本已经老龄化了很多年,很多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比如三菱等公司,专门设立了"退休预科班",针对即将退休的员工,提前三年进行心理干预;比如大阪推出"银发人才银行",把老人技能数字化匹配,让老人老有所用。 比如线下流行的"人生100年计划"工作坊,用设计思维规划退休生活。 在日本,但凡退休生活过的舒适幸福的,都有一个秘诀:——一是“生存基金”,吃饭看病用;二是“发展基金”,拿来试新东西、拓宽生活。当然,如果退休金非常少,又没有提前规划的,就很难做到第二部分。——留给我们的现实是,养老金吃紧、子女压力大、医疗费蹭蹭涨……未来我们这一批人退休后,大概率要比父辈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从现在起,无论是刚退休的,还是还在职的,不妨尽早行动起来,给自己和家人攒点“退休资本”。除了钱,更重要的是提前规划,以及个人兴趣、朋友、生活技能。我们的老龄化会不会比日本更猛?养老体系还有哪些漏洞和不足?如何填补?20年后能不能扛得住?如何像“日本渡边太太”学做规划?现在已经有一千多人进群,群内每日分享热点、政策、财经,每周一场私密直播,聊一聊你最关心的和我文章里不能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