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棉怒放
广州一步一个打卡点
在老越秀的核心腹地
一帧“国风木棉”形成古风美照的最佳机位
这里就是农讲所
215岁的木棉与六百年的学宫同框
红棉映红墙
“故宫”既视感藏不住了!
想拍故宫同款红墙大片,何必千里迢迢?走出农讲所地铁C口,几步之遥,便能撞见一片灼灼其华——红墙黄瓦间,一株215岁的木棉树正把枝桠探出红墙黄瓦之外,演绎六百余年风华。
广州“小故宫”农讲所,正以其红墙与木棉花的完美结合,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驻足于此,身着汉服的小姐姐们往来穿梭,红墙黄瓦配烈焰木棉,宛如天然的古风大片背景板。
在这繁华热闹的当下,眼前这面红墙静静地伫立,诉说着岁月沧桑。它听过明清学子琅琅书声,也铭记着1926年毛泽东在此播撒的革命星火。
农讲所全称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前身是番禺学宫,始建于1370年。
番禺学宫曾为岭南最高学府,和揭阳学宫、德庆学宫合称“广东三大学宫”,地位犹如现在的中山大学。番禺学宫自建设之后,经历过多次重建,现在的格局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建筑坐北朝南,周围有围墙,东西宽35米,南北长154米。
左右两路尚存明伦堂、光霁堂,中路现存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及东西廊庑。
主建筑之一的大成门上铺黄色琉璃瓦,屋顶的装饰是著名的石湾窑烧制的,上面有生动的“二龙戏珠”陶塑图案。
建筑屋檐均运用了“飞檐斗拱”的结构形式,是明清时期重要建筑的标志性特征。1926年,毛泽东在此主持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片红墙院落由此得名“农讲所”。
红墙黄瓦间,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在此燃起。在农讲所棂星门的门额上,悬挂着由周恩来书写的“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横匾。
1953年这里被辟为农讲所旧址纪念馆,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辈们曾经的学堂,如今已变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革命精神在此赓续。
眼下正值木棉盛花期,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或仰拍红墙映花,或俯拾落英晒作药膳。
据网友推荐,拍摄木棉花的最佳机位在农讲所对面的星火1926的四楼观景台,能完美框取红墙、木棉与人物。
午后3点多,阳光正好,红墙在日光的照耀下愈发鲜艳夺目,拍照非常上镜。
木棉的花期还余两周
别错过留影的最佳时节
来赏花的同时别忘了打卡新展
👀👀👀
🎙️展览主题
文化新猷——香港达德学院历史展
⏳展览日期
2025年3月28日至6月28日
📍展览地点
农讲所纪念馆大成殿
(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
⏰开放时间
每日9:00-17:00
(逢周一闭馆)
无需预约、免费开放
香港达德学院是由广东区党委(后为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直接领导,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合作,于1946年10月至1949年2月在香港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文科大学。
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学院聘请了陈其瑗、邓初民、杨东莼、黄药眠、章乃器、杜国庠、胡绳、千家驹、沈志远、许涤新、翦伯赞、侯外庐等大批文化名人及专家学者任教,李济深、何香凝、郭沫若、茅盾、乔冠华等前来讲学,吸引了近千名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实行了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统一战线的成功典范。
“文化新猷——香港达德学院历史展”通过“办学维艰”“教育新篇”“为国效力”“余韵”四个篇章,全面展出210余张历史图片和80余件∕套实物,系统展示达德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成果,再现当年的达德师生赤诚报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