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

评论

1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我们的节日·清明(归途)】 汤木檀泽:解构“死亡”,给予“暖意”

在江苏,有这样一群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默默守护着生命终章的体面。清明节来临之际,一起来认识一位“00后”入殓师——汤木檀泽,她以温情的殡葬叙事,给生命的终点注入暖意。

“谁在殡葬用品店里兼职?汤木檀泽。”这句话,是“汤木檀泽”视频经典的开场白。

图片

 打开“汤木檀泽”的社交页面,放佛闯进了一个“禁区”——当我们还在避免直接谈论死亡时,留着齐耳短发、不苟言笑的她正在进行寿衣开箱,进行“寿衣测评”,网友留言里也由对死亡的忌讳跨越到了理解和重新认知。

图片

“汤木檀泽”,真名王男,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江苏盐城一家殡葬服务公司当上了一名入殓师。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上班没多久她开始尝试记录自己的工作日常,没想到不到5个月,就吸引了超100万粉丝关注:“我是从23年的七月份开始拍视频的,一是因为身边的朋友老是说我比较适合做自媒体,说我有点网感,所以说想尝试一下。而且当时网上做殡葬行业的内容的人比较少。”

图片

用第一视角记录传统殡葬的礼仪,讲述自己去逝者家里做事时,遇到主家里两个决策者意见不合的崩溃,以及介绍一些不太常见的纸扎祭祀用品等,汤木檀泽的视频通过职业工作者的视角,以一种更为细腻和松弛的方式进入死亡主题, 讨论生死观、家庭关系等复杂议题:“有一个网友评论,他一直为家里亲人的离世感到无法释怀,直到看到了我这期视频,觉得那些去世的家人可能在另一个世界用着我们烧给他的用品,也在幸福地生活,所以就感到了释怀。”

图片

松弛的解读、冷幽默式的展示,会不会少了对逝者的尊重与关怀、消解了丧礼仪式的严肃性与神圣性?汤木檀泽告诉记者,其实在殡葬礼仪环节,她始终是庄严而肃穆的,通过精心准备的葬礼、遗体整容、遗物整理等,强调死亡仪式感。而视频拍摄都是在休息时间,视频内容则根据自己的经历后期演绎,不会对着逝者和家属直拍等:“我在殡仪馆和墓园里都工作过,从事的都是殡葬行业中比较一线的岗位。比如给遗体沐浴、更衣、化妆,还有司仪。有一次,一个五十多岁的阿姨问我能不能看着我给她妈妈化妆,我说可以。当时我化妆时,她全程站在她母亲身边,静静地看着,除了偶尔发出小声的抽泣。后来她轻轻说了一句,谢谢你,我妈妈看起来很安详。这让我觉得我的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图片

粉丝数不断上涨,自媒体与本职工作的双重压力令汤木檀泽一时间难以承受。去年底,她在殡葬服务公司的全职改为兼职,留出更多时间背着相机走访各地,记录和观察殡葬用品店、殡葬文化,并开始关注安宁疗护领域。她告诉记者,当初入殡葬行业是填报志愿时“服从调剂”的被动选择,如今去普及丧葬文化是她“踏破禁忌”的主动作为,她想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死亡不是一个点,它包含很多的内涵,当我们讨论死亡时,能够反向看到“生”的力量与温暖:“我觉得生死和离别都不是我们能控制和避免的。对于这种不可避免的事儿,我不会想太多。就像坐车一样,有人会上车,有人会下车,不要在意那么多,只要欣赏和享受路上的风景就好了。”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记者/徐仁飞 丁凤云 编辑/刘嘉)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