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本质上99.9%是克制而非行动。我每日进行2小时日内交易(7200秒),实际点击买卖按钮的时间总计约5秒(仅占0.07%)。其余99.93%的时间都可能成为策略执行的干扰因素。”——Cory Mitchell
这些日内交易技巧有望显著提升交易表现。日内交易是一项高度耗神的脑力活动,而以下方法旨在帮助交易者保持警觉专注,同时又能放松自信——这些都是实现稳定盈利的关键要素。
下文所述技巧同样适用于波段交易。只要我们在观察行情或存在潜在交易机会时,这些流程都应贯彻实施。
虽然每位日内交易者的风格各异,但市场机会往往转瞬即逝。交易者必须既能随时出击抓住机遇,又能保持耐心静候良机。
有几个因素可能会影响这种理想的交易心态(即在机会出现时能够毫不犹豫地迅速行动,但又能放松等待机会)。
1. 未进入正确的交易心态。交易者心态代表那个深入研究交易、追求盈利的自我。它制定了完整的交易策略与规则,但当资金真正投入市场面临风险时,容易被其他心理状态取代——恐惧、焦虑、贪婪、完美主义、惰性或赌博心态等并不会因策略存在或打开交易平台而消失。若无应对计划,它们可能会主导我们的交易决策,从而引发诸多问题。
2. 对单笔交易或当天的交易有过高期待。如果我们的策略经过充分测试,并且在大量交易中证明是盈利的,那么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严格执行策略,长期来看自然会盈利。然而,如果我们开始期待"这笔交易必须赚钱"或"今天必须盈利",或者某个资产必须朝某个方向运行,我们就容易在交易中产生失望情绪,并可能因此做出错误决策。
3. 没有建立有助于进入交易者心态的例行程序。如果不做好交易前的准备,就像运动员没有热身就直接上场比赛。每天开始交易时,我们的思维状态都是“冷启动”,因为之前的大部分时间,我们的注意力可能都在别的事情上。因此,我们需要一个交易前的例行程序来让自己快速进入交易者心态。有些日子进入状态很容易,有些日子则不然。建立一套交易前的仪式,可以帮助我们强化交易者心态,最大限度地提高交易成功的概率。如果没有交易前的准备,我们可能会被完美主义者、赌徒、担忧者等各种心理状态所左右。
4. 没有主动分析价格走势并预判交易情境。如果我们在交易过程中没有积极地分析价格走势,预测可能出现的交易情境,那么在实际交易中,我们可能会比其他交易者(甚至是交易算法)稍慢一步。这可能导致我们稍晚或稍早进场/离场,错失交易机会,或者做出冲动交易。只有在交易过程中不断确认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们才能确保自己始终遵循正确的交易计划。
假设已拥有有效策略,上述因素仍会轻易影响交易表现。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升日内交易水平。若你认真对待日内交易,建议全面实践并完善以下所有环节。可根据个人偏好调整措辞,但请务必贯彻核心理念。
在日内交易中建立主导性的交易者心态
在我们交易时,市场的波动和我们的策略在交易时不断经由大脑过滤。如果我们感到过度自信、过度急切、焦虑、贪婪、缺乏信心等,这些情绪往往会导致偏离交易计划,从而造成交易表现不佳或反复无常。
我们需要让“交易者”在交易时始终掌控思维的主导权,而不让赌徒或焦虑者等其他角色占据上风。
这些都是我们内在的不同面向,正如“交易者”也是其中之一。但交易者受过专业训练,其他角色则没有。它们各有不同的目标和意图,那些声音会让我们回避交易(焦虑)、过度持仓(讨厌犯错或贪婪)、过早平仓(害怕失去既得利润),或是不断频繁交易(活跃分子、赌徒、分心者、缺乏专注力)。
通过“角色协商练习”,我们可以确保交易者始终掌握主导权。我们需要与交易时冒出的所有内在角色达成妥协。否则,内心冲突会持续自我破坏交易表现。
具体到交易中,这通常意味着让“交易者”角色与干扰交易的其他角色进行协商。听起来可能有些荒谬,但这个过程可以带来极大的内心平静,因为我们不再试图压抑某些内在声音(这只会恶化问题),而是真正找到解决方案。
本质上,我们让各个角色互不干扰,甚至相互协作而非彼此破坏。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交易!它能帮助人们在各类活动中获得更好的专注力与清晰度。
日内交易中保持"无预期"心态
我们无法预知哪些交易会盈利,哪些会亏损,也无从判断当天的策略表现是好是坏。
如果带着"这笔交易必须盈利"的预期入场,我们可能会过度持仓;如果认定"今天必是盈利日",则可能因盲目乐观、期望过高而过早开仓或过度交易。
坦然接受每一笔交易的结果,有盈有亏;平静对待每一个交易日,有得有失。对单笔交易的期望越高,就越难"放下"其结果。而我们必须学会放下(或至少管理)前一交易的影响,才能以良好心态迎接下一笔交易。
短期结果零预期,方能释放策略的长期潜力。
我对交易确实有期待的。我希望它按照某种方式展开。如果市场没有按照预期运行,我也有应对计划(例如止损、移动止损)。但我不对交易结果抱有期待。市场会按照它自己的规律运行,而我只需要按照我的交易计划执行即可。
如果我们已经充分研究了自己的策略,就应该知道它的表现如何。我们可以看到,在交易和交易日层面都会有输赢,但整体而言,策略在较长时间周期(例如一个月)内依然能够产生盈利。因此,没有理由去期待单笔交易或单个交易日的特定结果,只需要专注于执行策略即可。每天交易时,目标应该是保持冷静,并且高效地执行策略。
通过优化策略和提升执行力,可以提高交易和交易日的胜率。
此外,如果我们在交易前刻意“给自己打鸡血”,或者试图忽视一笔让自己感到压力的交易,那么说明我们过于执着于交易的结果(输或赢)。我们是在试图人为地压制对失败的恐惧,而这种方式既充满压力,又违反了本文讨论的多个核心交易理念。
制定一个晨间例行程序,以固化交易者心态
在进行高强度运动之前,我们通常会先热身,让肌肉活动起来,为接下来的运动做好准备。
日内交易同样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尤其是刚开始学习时)。因此,在交易前“热身”大脑,让自己进入正确的交易心态,就像热身身体一样重要。
为此,我制定了一套晨间例行程序,专注于几个关键要素。整个过程仅需5分钟,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但这几分钟的投入却极为值得。
我从写下几条积极的交易心态语句开始,并确保它们都围绕着“不对今天的交易结果抱有期待”。以下是一些例子:
● “我保持冷静和专注。我对今天的交易结果没有期待,市场会给出它自己的运行方式。我所交易的策略非常有效,而我也能很好地执行它。”
● “我热爱交易,也热爱交易这套策略。我对今天的每一笔交易结果都不抱期待。我专注于执行策略,而到了月底,我总能得到良好的回报。不需要急于抓住市场的每一个波动,我只需要在优质的市场环境下交易漂亮的形态。”
● “我今天感觉有些焦虑。我和内心焦虑的一部分进行了短暂的对话,告诉它,‘交易者’已经开发了一套能长期盈利的策略,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焦虑的部分担心当前的连胜可能会终结——是的,可能会,但这正是交易的一部分。我再次确认,我对今天的结果没有任何期待。我准备好按照计划交易。市场决定我今天的每一笔交易是赢是亏,而我所能控制的是长期坚持执行我的策略。我现在感到自信、放松、清晰,并准备好交易。”
● “我感激自己能开发出这些我喜欢且有效的方法,也感激自己能以交易为生。我以遵守交易策略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这样我才能继续交易,并持续保持良好的交易表现。我对今天的结果没有期待。我会遵循交易计划,继续做好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事情。”
正如这些例子所示,每天的自我肯定语都会根据当天的感受或面临的情况而有所不同。花几分钟时间,坚定地确认自己将遵循交易策略,并且对每一笔交易的结果不抱任何预期。
● 接下来,我会复盘我的交易策略和交易计划。我随时在身边放着一张包含日内交易策略摘要的单页纸。在交易前,我会浏览这些交易模式,明确哪些情况适合交易,哪些情况不适合交易。在交易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参考这张摘要作为提醒。
● 然后,我会针对每种策略分别想象一笔做多和做空的交易。我会在脑海中模拟自己的进场和出场,提前规划交易的展开过程,并在合适的时机果断出手,同时确认正确的进场点、止损位、盈利目标和仓位大小。
● 我还会想象,在价格从进场点到达目标或止损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的市场波动。我提醒自己,价格不会总是直接朝着目标移动,而是可能需要时间,甚至会出现震荡。我接受这种情况,并提前制定应对计划。我会想象不同的市场情境,以及自己如何处理它们。
● 如果在交易前(或交易过程中)感到精神低落,我会将双手高举过头,像刚刚赢得比赛一样,保持这个姿势一到两分钟。听起来可能有些荒谬,但科学研究表明,这样可以降低皮质醇水平并增加睾酮水平,从而让情绪从低迷状态转变为更冷静、更自信的交易者心态。
通过价格行为进行讨论,确保自己清楚该如何行动及何时行动
你已经有了交易策略,但可能仍然会错过交易机会,或者冲动入场。这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在交易过程中持续追踪价格走势。如果你使用多种交易策略(像我一样),那么需要考虑的因素会更多,而这些思考过程需要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影响决策的执行。
假设价格正在接近一个潜在的交易信号。如果你的交易策略是高度自动化的,这可能不需要过多思考。但如果不是,你需要提前确定止损位置、潜在进场点和目标位。如果所有这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都是合理的,那么还需要计算合适的仓位大小(如果适用)。
在价格波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 根据最近的走势,可能会出现哪些交易形态?这样你才能随时做好准备。
● 当前市场环境是否符合该策略的要求?市场是否有足够的波动?目前的走势是否符合策略的参数?
● 当前的整体趋势是什么?价格波动的幅度通常是多少?基于此,交易目标位应该设在哪里?根据当前资产的波动性,目标位是否可能被触及?
● 可能会导致行情反转的因素是什么?
● 什么情况会使得该策略失效,从而无法形成交易信号?
● 当交易即将形成时,止损的距离是否合理?如果止损过大,那么应该放弃交易,还是等待更好的机会?
● 进场点在哪里?什么信号将触发交易?采用哪种订单类型进行交易?
● 目标位是否有较高概率被触及?如果可能性不高,是否可以调整策略?比如,设定一个更小的目标位?或者等待更小的止损,以便在较小目标位的情况下仍保持较高的盈亏比?是否需要使用移动止损?
● 基于止损位置,仓位大小应该是多少?
● 根据市场环境和交易策略,是否有提前离场的可能性(如果有,是什么原因)?还是必须坚持持仓,直到价格触及止损或目标位?
● 当没有交易信号即将形成时,思考当前市场需要发生什么情况,才会形成交易信号。这有助于避免冲动交易。在等待期间,你还可以复盘市场环境、趋势、波动性等相关要点,以保持专注和冷静。
我把这一过程称为“解盘式交易思维”,这是交易者必须培养的高价值技能,它能确保你始终聚焦于关键要素。具体采用何种解盘方式并不重要,不同交易风格自有其演绎逻辑。真正重要的是:当交易契机临近时,你的思维已做好行动准备;当交易失效或机会缺位时,你的心智同样保持预案状态。如此你便能在市场波动前掌控先机,让决策主导进程,而非被情绪驱使而冲动应对。
持续解盘还有另一重妙用:当你的思维全情投入价格走势分析时,焦虑、贪婪、结果导向等杂念将彻底丧失滋长空间。每当情绪泛起或注意力涣散,只需从容将思绪拉回盘面解析,冷静推演潜在交易机会(或论证当前无交易价值的逻辑)。
分神乃人之常情,请以宽容之心待己。当你察觉解盘思维中断时,即使抗拒也需强制重启。这个过程虽耗费心神,但大脑如同肌肉——愈是锤炼,专注力就愈持久,交易表现就愈精湛。
交易本质是场冥想修行:走神不可避免,而我们的要务就是在意识游离时温和地将其引回交易当下。这意味着在非交易时段,我们同样能通过冥想来强化专注力,实现认知能力的全面升级。
总结
对我而言,这些方法就是交易的“圣杯”。如果我们的思维状态不正确,或者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那么即使拥有一套优秀的交易策略也毫无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不构成任何个人投资建议,也不构成买卖任何资产的建议。交易具有风险,可能导致重大亏损,若使用杠杆,损失甚至可能超过账户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