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985官宣:今年招生,变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高绩”。
多所985高校已官宣扩招方案!


北京大学宣布,新增招生计划将重点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基础学科和新兴前沿领域。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将继续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武汉大学也明确,着力培养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优质本科扩容迎来的,是一场新工科人才的储备扩充。


图片

新工科政策,鼎力支持!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四新”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是高等教育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先手棋,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工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的学科门类。“四新”建设中,新工科的建设任务尤为艰巨。


所谓“新工科”,是对工科教育整体的改革创新。一方面要发展一批面向未来布局的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则是对现有的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它以“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为内涵,注重深度交叉融合再出新,培养工科类专业紧缺人才。


“复旦共识” “天大行动” “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设“三部曲”到两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建设正在从轰轰烈烈走向扎扎实实,在高等教育战线形成了百花齐放、日新又新的新格局。


图片


随着国家与地方政策的落地实施,高校在新工科建设的进程中不遗余力,已在活跃教改实验、建设新型学院、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培养卓越拔尖人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对接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日,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接受采访时介绍,复旦大学的改革是系统性的,包括教育教学、人事制度、新工科、成果转化、校园更新等。日前,南京大学发布文章,介绍了学校在苏州校区的“新工科”建设成果。此外,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公开表示,工科教师已占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未来,中山大学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量子科技等具有广泛渗透性和带动力的领域前瞻布局……越来越多的顶尖综合类大学深化改革,在新工科的建设上持续发力。


新工科平台:加快建设!


在新工科的建设中,大学组织形式不断创新。培养高端工程人才的卓越工程师学院、面向当前产业急需建立的现代产业学院、面向未来发展趋势建立的未来技术学院为工程人才的创新培养搭建了新的平台。


2022 到 2024 年,教育部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建设高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32 所高校入选;2021 年 12 月 30 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的通知》,49 所高校的 50 个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同年,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正式落地,北京大学等12 所高校入选。


图片

新工科专业:优化调整!


新工科的建设必然要打破学科壁垒。同样的,在本科层次的培养上,专业结构正在优化调整。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工科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正加速布局。


图片

截图自《中国高校新工科发展报告(2024)》


新工科建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主动应对全球竞争、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举措,既是教育系统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践回应,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础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