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兵教授:不少年轻律师被带偏,律师带年轻律师不是单向输出

图片

 律师需要搞关系、混酒场吗?

日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案例法研究会副会长何兵直言:“有的年轻学生被一些律师带偏了,跟着老师给人送钱,因为其师傅就是给人送钱、搞关系的,天天在酒场上转,天天靠关系、坑蒙拐骗。”

“打官司不如当‘掮客’,办案子不如跑关系”。近年来,多数违法减刑案件中都有律师活动的身影,他们充当“掮客”,为罪犯和政法机关的公职人员牵线搭桥,运用法律知识帮助罪犯花钱换取自由身,甚至不惜炮制冤假错案。

还有不少律师与法官沆瀣一气,通过制造虚假诉讼牟利。曾有重庆检察机关职侦局相关人士表示,在查处的法院腐败窝案中,律师既是向法官行贿的主要人员,也是法官与行贿当事人的“中间人”,平均一个出事的受贿法官就会牵出5个以上的行贿律师。

对年轻律师而言,压力大、收入低、缺乏尊严感等因素,也影响着价值观和职业规划,甚至只想短期内赚大钱、先把案子拿到手再说。

这种“案源至上”的想法,让一些律师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不去思考如何提高自身水平,而是整天想着怎么去拉关系;一些律师事务所在组配团队时,也非常讲究不同类型律师的搭配。

不少律师曾表示,律师行业有一个不良现象:心思不在业务上,在关系上;功夫不在办案上,在勾兑上。

有的律师甚至认为,辛辛苦苦办案子不如挖门盗洞找关系。一些司法人员和律师互相勾结、互相侵蚀,使得“潜规则”变成了“显规则”,破坏了整个行业的风气。

而潜规则的横行直接导致一些好律师也被拉下水或者难以生存。毕竟,部分当事人在选择律师时,会通过了解律师是否“有关系”,从而判断律师是否有能力。

“对于我们来说,现在最大的任务是如何不断地推出和培养年轻人,国家刑事辩护事业能够走向正确的方向。”何兵教授认为,有些青年学子被部分律师带偏了,跟着老师给他人送钱,因为其师傅就是给他人送钱、搞关系的,天天在酒场上转,天天靠关系、坑蒙拐骗,“律师里面坑蒙拐骗的很多。”

何兵教授说,有的律师明明不认识某人,却称是自己的老朋友。“基本上大案子周围就有骗子,当然,这些骗子并不都是律师。”

何兵教授希望带着年轻人,或者刑辩事业,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一般来说,我会让他们一起办案子,有机会的话再推荐他们读博士,坚定不移地推进年轻人往前走。因为长江后浪拍前浪,他就要把你打在沙滩上,他肯定把你拍走了,你与其被他拍走,还不如主动一点‘你来吧,你来吧’,但要带好头。《法庭上的柳叶刀》这本书就是大家工作的成果。”

何兵教授强调,千万不要觉得律师带年轻律师是单向输出,实际上是双向的。孔子说教学相长。只有和年轻人不断地在一起工作,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汲取知识,使自己永远在一线上。“我觉得有些我们的同龄人已经老化了。为什么老化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天天跟教授们在一起,他们知识代是不对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永远年轻,就源于此。”

“公益普法热线”

图片

由北青网法治研究院牵头,中国商报“尚法新闻”、中国企业报企业合规与治理研究院、新黄河客户端、指尖新闻等多家媒体联合发起,“法度研究院”独家支持的“公益普法热线”正式上线运营。

“公益普法热线”采取团队轮流值班模式。公益普法律师团队将依托北青网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解答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

对于经济困难或特殊群体,“公益普法热线”的值班律师团将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