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后视镜:蛋糕很小,玩家能否分到一杯羹?

图片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绿豆汤

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上有一个细分领域迎来了一波大涨,那就是电子后视镜(CMS)。板块的一些玩家如好上好(001298)、华阳集团(002906)等都受到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图片电子后视镜(来源:东方财富)

简单来说,电子后视镜是通过摄像机与监视器组成的系统来获取规定视野的间接视野装置,可以进一步增强驾驶员对车辆周围及侧后方的视觉感知。毕竟,传统的光学后视镜存在视野盲区大、夜间可见性差、雨雪天气里镜面起雾等一系列痛点

最近,也有一些玩家在这个领域积极布局,比如马自达在近日宣布,全新的新能源SUV将命名为EZ-60,该车有望在部分配置车型上配备电子外后视镜。此外,艾贝科技最近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子后视镜系统”的专利,努力让产品走出实验室。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后视镜的渗透率或低于1%。那么,电子后视镜凭借着自身的优势,未来能有多大的增长空间。玩家们谁能站上金字塔的顶端呢?笔者今天就带你一探究竟。

一、成本高,空间大?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其实汽车电子后视镜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但是直到10年前,国内外主机厂才相继发布了搭载电子后视镜的概念车型。

从法律法规上看,2016年的时候,欧洲市场率先实行新规,允许车企用电子后视镜取代传统光学后视镜。2023年,《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正式实施,国内车企也能合法用电子后视镜取代传统光学后视镜了。

但目前来看,电子后视镜仍然没有大规模推广。从去年的一系列车展情况来看,搭载电子后视镜的车型少之又少。

在笔者看来,没有推广的原因,主要是电子后视镜价格高昂,如路特斯选装电子后视镜的价格为1.6万元,还有就是阿维塔12选装电子后视镜的价格为1.2万元。要知道,传统的光学后视镜,成本也就几百块钱,两者价格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而且我们知道,车企们目前处于价格“内卷”的状态。

今年年初,比亚迪的一句“电比油低”打响了价格战第一枪,将汽车行业推向了“卷生卷死”的内卷式竞争。上汽大通更是致信供应商,降本的目标是10%。去年1-10月,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4.5%,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就可见一斑。

所以,整车厂是否愿意选择电子后视镜,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主要配备电子后视镜的主要是中等价位(30万元左右)车型。

二、期待特斯拉落地

但也有机构对电子后视镜未来的市场规模给出了比较乐观的预测,头豹研究院就预测三年后其规模能突破8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这背后的逻辑,一方面智能化驾驶趋势提升了汽车电子后视镜在汽车市场中的装配率,另一方面是未来随着玩家的不断增多,产业链整体协同效率提升,电子后视镜的成本有望下降。

图片电子后视镜市场规模(来源:头豹研究院)

但以上这两点逻辑能否站得住脚,就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们把电子后视镜的产业链拆开,你会发现其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摄像头模块和显示屏,这两个零部件的成本要占整个后视镜的60%-70%,摄像头模块包括摄像头镜头、图像传感器、图像处理芯片等。

如果说谁是搅动电子后视镜市场的“鲶鱼”,特斯拉肯定是其中之一。当我们把时间向前推到2019年,特斯拉在Cybertruck发布会上就曾表示,该车型将采用电子后视镜。可有些讽刺的是,迄今为止,特斯拉旗下车型配备的仍是传统后视镜。

但是去年年底,马斯克又在X平台上声称未来不会有传统后视镜了,但不配备传统后视镜的车辆什么时候能上市,还不得而知。

三、国内玩家希望抢占先机

从玩家们的布局情况来看,国内不少玩家还是想在这个领域分得一块“蛋糕”。

比如我们开篇聊到的华阳集团,已布局电子后视镜多年。去年年底公司披露,电子外后视镜等新产品已经陆续开始量产(比如为享界S9配套),打开增量空间。从其业绩来看,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42%40%

而欧菲光(002456)也表示公司的电子外后视镜产品,为客户提供功能安全的全栈式电子后视镜解决方案,目前已与众多汽车品牌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从去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看,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电子后视镜整体的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所以坦率的讲,这对玩家业绩快速有多大的支撑作用,笔者认为还是比较小。未来玩家享受到红利的前提是,整个市场的容量得做起来。

展望未来,笔者认为,其实电子后视镜只是一个临时产品,等车辆的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以后,它可能会被其他的传感器取代。

所以,在这个时点,投资电子后视镜,或许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