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编辑部从来都是自费探店,但为了避免广告嫌疑,一家餐厅的食评,一般只会写一次。
但今天要讲的这家餐厅,其实编辑部早在 2021 年就写过。
可就在最近这两年里,我反反复复地去吃了10多次——每次都是专程开车三小时往返,次次我都觉得这家店又进步了一点,又好吃了一些。
这样好吃又争气的餐厅,在北京去哪里找啊?!
我喜欢到,直接把壮壮放入了我的北京招待朋友精华线路:顺带一提,另一家能给北京摘掉“美食荒漠”之帽的是京华楼。
这家店叫壮壮酒馆Bistro,是西贝少东家在2021年于北京开的一家小酒馆,在内蒙古有自己的牧场养好羊,去年又开出了二店。
它还拥有独立的屠宰场与专业排酸车间,在食材起跑线上已经领先了绝大部分餐厅,但壮壮的特别之处不止于“食材够好”,更在于它如何把这些食材变得“更好吃”。
壮壮如今对北京食客的口味把握得越来越准,做菜的认真程度——细致到为了一道烧麦,专门送员工去内蒙学擀面皮!对中国各地食材的挖掘,也越来越深入讲究。
这家店的好吃,早已不是我们 2021 年写下的“壮壮”能概括的了。
所以这次,我就用亲身吃了十几次的经验,来告诉你:吃壮壮,什么必须点,什么绝不能错过。
声明:本文绝对没有收取哪怕1分钱的餐厅推广/广告费用,下文的褒奖比重很大,全部都是自费吃了十几次之后,10000%的由衷赞美。
01
先来说说
什么经典菜越做越好吃了?
壮壮Bistro这几年的惊喜,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反复打磨菜单上的经典老菜,越做越好吃。
从几道餐厅开业至今的代表菜来看,一路吃来,我们发现它们的升级路径可以归为三类:
① 针对经典组合,细节更多,出品更稳定。
草原草饲牛肉塔塔
价格:¥128
牛肉塔塔最早见于壮壮Bistro 2021年的菜单,如今虽名未改,味与形早已焕然一新。
说实话,最初那版塔塔已经不差,单就食材而言,在当时北上不少精致餐厅里也属上乘。
但壮壮这些年,在拼命地自我内卷,牛肉产地从阿根廷换到新西兰,从谷饲牛改为草饲牛,连部位也从早期的黄瓜条,一路试到里脊,最后落定在草饲菲力。(一般认为谷饲牛肉更有奶香,但用于生食,草饲的香气是普通人也能吃出的更纯净、也更突出。)
图为壮壮2022年版牛肉塔塔
除了主角牛肉的进步,壮壮的用心更体现在“配角”上——搭配塔塔的脆口载体。
常规做法是搭配薯片或薄脆,薯片也是壮壮的初版呈现,算是中规中矩。后来试过炸豆皮,但那时的豆皮太薄太碎,不易拿取,也不成形。
该图为2023年12月版牛肉塔塔;上海Paul Pairet Polux的牛肉塔塔,用的就是法式薄脆,给柔嫩的牛肉添一层轻盈的酥脆质地。
直到2024年初,壮壮蓝港店推出的新版塔塔,才真正找到平衡点。
他们的做法是:将豆皮折叠后再炸至酥脆,形成了近似可颂的蓬松层次感🥐。
再趁热,用手指轻轻一捏,豆皮自然微凹,恰好承托起拌好的牛肉。既方便入口,又保留酥感。
这个“捏”的动作看似简单,实则精准度极高。捏太扁,会失去空气感,吃起来压缩;不捏,体积太大则不便入口。
牛肉脂肪分布均匀,切细拌入生蛋液。炸豆皮壳的酥脆空灵,与牛肉的柔嫩香滑在口中交叠,肉香似是被风吹起,层层展开。
内蒙羊肉烧麦
和牛肉塔塔中的豆皮一样,羊肉烧麦的进化,也藏在细节之中。
早期版本使用的是预制烧麦皮,如今则改为现点、现擀、现包,店内有专职擀皮的员工,就是为了更贴近烧麦原产地——呼和浩特的传统做法。
这番做烧麦皮的手艺,也是特意派人去当地学习的。
烧麦皮的难度,远高于饺子皮。面团需反复搓压醒发,擀制时讲究中厚边薄,还要擀出自然褶皱,既能承托内馅,又能在蒸制中松展成形。
入口即能知晓其背后的功夫:与北京多数连锁烧麦店中央厨房配送的皮相比,手擀皮在弹性与膨松度上,明显更胜一筹!
@老绥元烧麦,它家的羊肉大葱烧麦也好吃,但是外皮明显更干瘪易破一些
搭配的调料也颇费心思:酸味来自内蒙古老牛湾的小米冰滴醋,干净利落;而辣椒选用托县本地品种,香气浓郁,辣度克制。
烧麦刚出锅,掀盖一瞬,蒸汽裹着羊肉香气扑面而来。
皮晶莹柔韧、微微透亮,趁热入口,轻咬即破,渗出了超多鲜美的汁水。馅料以细切粗剁处理,保留颗粒感,不同于常见的均质肉糜;
肥肉润,瘦肉精香,是吃完一个还想再夹一个的好吃。(不爱吃姜的慎点,肉馅儿有姜味)
② 站在食客角度,不怕麻烦,让菜“吃起来更顺”。
一把山羊肉串配烤馕
这原本是一道我此前吃过一次就不愿意再点的菜。
虽然闻着香,但是山羊肉老,咬不动;但最近发现这道菜简直是大变样:吃口更细嫩了,轻轻松松享受香喷喷的烤串!
起初我以为是换了羊种,结果服务员说:用的还是四年左右的山羊,没变。变的是切割——现在的肉块明显更小,每块控制在“一口一块”,可以直接用大牙整块咀嚼,咬合自然,口感也随之变得细嫩、流畅。
切得越小,串起来就越费工夫——同样的重量,块越小,串的次数就越多,操作也就越繁琐。我问老板,“为什么不直接换肉质更嫩的羊呢?”
答曰:对比过更嫩的两年山羊和绵羊羔羊,结果发现两年山羊风味不足,绵羊脂肪虽然丰富,但缺乏奶香。
四年山羊,因羊龄提升带来的脂肪酸结构变化,瘦肉香气更饱满,脂肪部分则带有天然的奶香,是前两种羊肉无法取代的。
山羊没有尾油,脂肪分布不均,壮壮早期曾用绵羊尾脂搭配,但香气总差点意思。后来改用山羊胸口的一小块脂肪,香气突出,却量少难得。
为了获取这一小块胸口油,需从源头改切割方式,可谓是费尽心思。
现在这道菜再上桌,羊肉焦香、脂香油香交汇,配上外焦内韧的馕,嚼起来也畅快酣爽,哪怕已经八分饱,也还是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再来一串”。
羊杂烩饭
壮壮的许多改变,都是悄无声息的有效细节,不是让你加钱吃升级食材,而是让菜更完整。
因为去得勤快,我发现他们显然在细致观察北京食客的偏好,一直在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
羊杂烩饭这道菜在早期版本中,原本加入了帕玛森芝士,米饭也参考了意式烩饭的做法,米心偏硬,整体风味是洋气的——“中式调味 + 意式结构”。
羊杂虽香,组合虽巧,但对很多食客来说,发酵芝士的气味和夹生的米饭口感都存在一定接受门槛。
而现在,这道菜已经悄然回归成一份“地道得不能再地道”的中式爽饭。发酵芝士悄然退场,饱满的五常大米煮得刚刚好,泡在羊杂汤里,吸满了汁水,米香扑鼻,第一口就让人缴械投降。
羊杂汤本不算复杂,但要做到壮壮这个级别并不容易。最大亮点是部位齐全:羊头、羊脸、羊耳、羊蹄、羊肚、羊心、羊肝……谁都没有缺席。
正是这种丰富性带来了层次分明、香气饱满的汤底。
它最近的一次更新,更是点睛之笔:店里开始给这道烩饭配上了一碟“烂腌菜”——这是一种来自内蒙古的家常咸菜,微酸脆嫩,风味朴素却精准,入口即解腻,让整碗羊杂饭“消失速度明显加快”。
北方很多吃羊肉的地方都有类似搭配(比如开封羊肉汤),代代相传的味觉智慧,被壮壮“挪用”进来,让人想感叹一句这“偷”得真好!
羊杂混着带奶香的米饭,热气腾腾、咸香扑鼻,伴着烂腌菜全然不腻。借用汪曾祺的话来说:“这东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为太好吃了。”
③ 搭配更妙,风味更有冲击力、记忆点。
正蓝旗新鲜奶皮子
正蓝旗是内蒙奶源最好的地方,从元朝起便为皇室制作奶制品。
奶皮子的制作工艺有点像云南的乳扇,但不同之处在于——奶皮子在加热时会先形成一层泡沫,冷却后凝结出蜂窝状的表面纹理,口感更蓬松,也更有层次。
这道菜最初搭配的是菠萝、树番茄、姑娘果👇🏻,味道也不错,但单薄像轻食,远没有现在这版搭瓜子仁、炒米和新疆黑蜂高原蜜——来得满足惊艳。
奶皮子比酸奶更浓厚,是12斤鲜奶才出1斤的精华,奶味浓郁,质地绵密。
瓜子仁和炒米提供坚果香与咬感;而那勺蜂蜜,则甜得恰到好处,像是精准落在了味蕾的软肋上。
风味的冲击力、口感的层次感都有了明显提升——这是一家餐厅真正成长的最好证明。
新菜有多妙?
壮壮刚开业那会儿,是奔着“羊肉专门店”去的,菜单上90%都跟羊有关。
他们家羊肉都出于自有牧场,全链路把控得特别严,从屠宰、分割到运输储存都一丝不苟。肉到店后,还要进专门的湿式熟成柜再处理一轮。
而如今的壮壮,早已不再局限于羊肉,从“只做羊肉的餐厅”进化为更开放的“西北菜小酒馆”,菜品也拓展出了更多元的方向。但他们对待其他食材的态度,依然延续着当初对羊肉那份认真与讲究。
白萝卜烧麻辣牛蹄
这是今年一月刚上的热菜,如今已然成了我来吃饭的保留节目,一个半月内连点三次,因为太喜欢了!
主角是牛蹄,选的是来自新疆博乐的香牛——地方气候好,牛养得壮,蹄子也实在。
肉质紧实,胶质丰富,炖得恰到好处,胶质糊嘴但不黏牙,软烂中还有筋感,像在嘴里弹了一下,整张脸都被幸福包裹了。
咸鲜中带一点辣,辣中带一点甜,甜里又透着萝卜的清香。
说实话,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反而是那块萝卜——吸饱了牛蹄汤汁,咸香中透着一点草本清甜,咬开的时候几乎要冒汁,太好吃了!!
这个锅里,没有一样东西是打酱油的,就连蒜都被炖的软糯香甜,带上胶质感后,变得好吃起来。
冷熏辣味脆皮烤鸡
选用140天湛江鲜鸡,先腌制,然后将低温冷熏与高温炙烤相结合,最后用喷枪收尾,外皮呈现诱人的琥珀色,单凭卖相就令人食指大动。
口感层次丰富,牙齿破开脆皮的“咔嚓”声直抵耳畔,丰沛的肉汁从鲜嫩的鸡肉中溢出,脆和嫩,对比鲜明。
皮的焦香、皮肉之间的脂香、鸡肉的鲜香在口中交融,吃到最后,都恨不得将骨头啃净。
这么说吧,这就是小时候看动画片时,脑海里幻想的“完美烤鸡”该有的味道和口感。
炭烤雪花中国黑牛横膈膜
横膈膜在铁网上烤至五分熟,切成薄片,给人的感觉是用西式牛排的做法,呈现日式烧肉——既有大口吃肉的满足感,同时也带着炭火熏烤的深邃风味。
牛肉选的是乌兰布和沙漠中的牧场,中国本地养殖的黑和牛,经过精准的熟成,肉质绝对媲美一些澳洲M6和牛的口感。
咀嚼间,焦脆的表层与软嫩多汁的肉质形成鲜明对比,在口腔中层层递进,太香!
黑豆豆腐
全网几乎没人推荐壮壮的豆腐。
毕竟对于爱吃肉的人来说,想在一桌硬菜里给豆腐留个位置,确实太难了。
那我就只能说:要是你本身就喜欢豆腐,那这道黑豆豆腐千万别错过!
它有着朴素又干净的豆香,吃起来会有一种感动:好久没吃到如此纯粹,就像是豆子本豆的豆腐了。
蘸水也别有灵魂,是酸酸甜甜的番茄调味,甚至有点像墨西哥salsa,但又更柔和,更适合这块豆腐的气质。看似低调,其实搭配吃起来非常有记忆点。
03
这些经典好菜
也值得点
有些菜在不断的市场反馈中悄悄退场,比如凉拌有机莜面、清新沙拉、羊肉汉堡、香蕉羊奶雪糕……它们出现过,但没能留下来。
也有一些菜,从开业那天就在菜单上,至今未做改动,挺过了大浪淘沙。能在这一轮轮“筛选”中存活下来,本身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炭烤羊小肠
羊小肠的出品偶有波动,波动的区间在“普通好吃”和“非常好吃”之间。
最理想状态是:小肠烤得脆而焦,羊油在口中瞬间炸开,浓香爆裂;稍微火候差一点,焦香没那么足,油感会更明显些;
但即便如此,因为食材足够好,所以即便油烤得不干,也完全没有膻味,整体依然在线,是一道“容错率高”的好菜。
风干羯羊肉
据说灵感来自于新荣记旗下品牌京季的风干羯羊炒饼,在本人的肉干审美体系里,我觉得它是我世界上最喜欢吃的肉干。
即便把鸡肉干、牛肉干、羊肉干全都算上,它依然能赢,且是压倒性的胜出。
不夸张地说,要不是它贵、要不是别处买不到,我大概不会再碰别的肉干了。
这肉干的原料就不简单,用了巴彦淖尔的四年二郎山风干羯羊。在内蒙古,几乎是“硬通货”级别的存在,当地人甚至会用它交换生活用品。
传统吃法是炖酸菜,而壮壮走了另一条路:将风干羊肉冻好后削成薄片,入锅稍微加热,羊油一遇热立刻化开,香气扑鼻。
端上桌时,那羊肉薄片像极了木鱼花,轻盈地卷着,入口后开始有了嚼肉干的实感,越嚼越香,是一种不腻人的浓郁油脂香,仿佛熟成高级牛排的奶香,又有羊肉本身浓郁肉香,最后还拖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草原气息,在口中久久不散。
吃完之后,哪怕牙缝里还挂着一根小肉丝,你也舍不得马上漱口——因为那点肉香,真的很幸福~
这道菜同样也是老面孔,食材、做法等核心要素没有变化,不过出品越来越稳定。
金黄酥脆的起酥层里,嵌着切细的羊肉粒和牛肝菌,表面撒上了帕玛森奶酪,奶酪碎受热后变得柔软。
上层是蓬松咸香的羊肉碎,下层是浓郁鲜美的牛肝菌,起酥层次漂亮,同时还做得极薄;一口咬开,“酥”得掉渣,堆满的馅料几乎要溢出来,入口即是浓郁咸鲜的奶香与肉香交融。
酥皮酥、羊肉润、菌菇香,几口下肚,满嘴都是满足感。
再看看
小酒馆的酒
壮壮的菜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非常下酒(不是简单的咸/酸);当然咯,毕竟它是一家 Bistro 小酒馆,最后我们就来说说它的酒单。
酒单涵盖葡萄酒、烈酒和鸡尾酒三个方向,整体选择丰富,定价也相对合理。葡萄酒部分酒款多、产区覆盖广、价位梯度清晰,能看出选品的用心。
美中不足是缺乏个性和引导——虽然选择多,但没有明显的风格分类或推荐提示,对非专业的酒客来说不太友好,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才能快速选出合适的酒。(啤酒也有2款可以选择。)
烈酒部分在一家小酒馆中称得上配置齐全,尤其是威士忌,几乎横跨所有主流产区,各产区的代表性酒款基本都能找到——很贴合“北方吃肉就要配烈酒”的爽快气质,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才叫过瘾。
布纳哈本 30 年桶强(独立IB装瓶)一杯只要 166 元,在北京市中心这个价位喝到老年份单桶,性价比很高!
金酒从干金、葡萄金到黑刺李金也都配齐了,伏特加列出三款不同风格,想喝什么都能满足。
鸡尾酒部分是最有意思的,也最能体现壮壮的本地化思路:有加入羊奶的奶酪酒,也有用羊培根油洗的威士忌,甚至还有无酒精版的内蒙奶茶!
而且都不是来凑数,风味独特,但基本没有大雷,可以放心点来试试。
***
在北京的朋友们,我真心推荐你去试一试这家持续进化的小酒馆。
它的变化不是靠噱头,或和名厨搞联名,而是靠一道道实实在在的菜。吃得次数越多,越能体会到它的可贵:它不是一次惊艳,而是一次次让人愿意回来的“稳定惊喜”。
外地的朋友,建议大家在烤鸭和京菜(京华楼)之余,预留一顿饭/夜宵 的额度来壮壮,因为它值得!
壮壮有2家店,人均在300元左右,就我最近几餐的反馈来看,蓝港店的出品更稳定一些,直接去大概率吃不上,建议大家提前预约前往。
老店地址:朝阳区朝阳公园路6号蓝色港湾M175
新店地址: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2号· 赛特+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