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晋芳的人生轨迹堪称中国体育界的传奇范本。
这位1955年出生于苏州的女排名将,用四十年光阴书写了从病弱少女到世界冠军、从抗癌斗士到体育管理者的多重身份转变。
少年时期的孙晋芳因体质孱弱被父母送入体校,这个看似无奈的选择却意外开启了她的排球人生。
在苏州业余体校的水泥场地上,她展现出超乎常人的专注力——每天完成基础训练后仍主动加练500次托球,冬日里穿着单薄背心在零度气温下坚持训练,手掌被球砸得红肿也不停歇。
这种近乎严苛的自我要求,让她在1976年入选国家队时,已成为战术意识出众的二传手,其连续进攻稳定性比同龄选手高出30%。
作为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队长,孙晋芳的赛场智慧在1981年世界杯决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日本队的严防死守,她以23次精准扣杀和二次球破局,带领队伍拿下中国三大球首个世界冠军。国际排联技术统计显示,该场比赛她传球到位率高达87%,创造当届赛事纪录。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狭窄的体校走廊里练就的控球技术,让她能在3米宽的通道中连续完成500次不碰壁的托球训练,这项"绝活"至今仍是青少年训练的经典教案。
1981年,在世界杯赛场上,孙晋芳用23次精准扣杀和二次球将中国女排打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这也是中国女排首次拿下冠军。那时,全国都热血沸腾,而她的那句:“拼搏到底!”更是振奋了无数人的心。
次年,在孙晋芳的带领下,中国女排来到了秘鲁世锦赛又一次勇夺冠军。孙晋芳的名字再一次被世界所知。
没想到2000年的一天,在某次体检中孙晋芳确诊了白血病。知自己病情的孙晋芳此时伤心欲绝,因为她还没有好好陪陪自己的女儿,看着尚幼的孩子,孙晋芳心里涌现出无比强烈的欲望:“活下去,无论能活多久!”
可当时中国在治疗白血病方面,无论是医疗水平还是医疗资源较美国而言都相对落后,所以,孙晋芳只能选择踏上美国的求医之路。
对于到美国治病这个事,其实孙晋芳是担心且害怕的,毕竟在这个地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无论做什么都只能靠自己。
天无绝人之路,孙晋芳拼命三郎为国争光的精神早已名扬海外。
在这里,孙晋芳遇到了很多喜欢自己的粉丝,这些人对她关怀备至,其中的一对华侨夫妻还为她解决了她在美国的居住及生活问题。
甚至每次去医院治疗,那对华侨夫妇总会不放心的跟着去,就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她。孙晋芳说要给予报酬,但都被拒绝了,他们说:“你为国争光,我们只是尽点心意,还希望你不必客气,一定要收下。”
在美国的日子里,孙晋芳顽强的和病魔抗击着,在一次又一次的换血治疗中,她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
如今,年近70的孙晋芳已不复当年的神采,但她这精彩的一生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