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15年,他一直读报学习种粮新技术

3月22日,德州市陵城区徽王庄镇张龙村种粮大户张召森,用了不到一上午时间,就把近100亩地的小麦喷了一遍药。“现在我们几个种粮大户一起购置了植保无人机,想啥时候打药就啥时候打药。更主要的是效率高了,比人工打药快几十倍。”

“从2010年成立合作社,开始规模种粮,我一直从农村大众报上学习怎么种好粮、多打粮的技术,15年来从没有间断。”张召森说。

图片

近年来,张召森通过读报,了解到植保无人机应用越来越多。2022年,他联合当地3家种粮大户,购置了无人机。

其实,从2008年起,张召森就开始自费订阅农村大众报。当时,他在村里经营农资门市部,订报的目的,主要为了学点种植、养殖技术。

2010年,张召森牵头领办了齐民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原来都是一家一户种地,一户只有三五亩。规模一下达到四五百亩,真不会种了。”合作社成立后,张召森看报的关注点,从关注农业新技术,向合作社经营管理等全方面转型。

从2010年前后,农村大众报开始重点关注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报道了全省各地大量合作社经营管理的新经验、新做法。

令张召森印象深刻的是,合作社成立初期,种植的玉米遭遇倒伏,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报道,并联系专家进行指导。

2011年8月15日夜间到16日凌晨,陵城当地发生强降雨且伴随大风天气,造成玉米等农作物大面积倒伏。8月16日上午,张召森联系到报社,寻求技术指导。

当天下午,记者赶赴张龙村。踏着积水和泥泞,张召森和社员带领记者,查看倒伏地块,大家共同分析倒伏原因,最后形成了一致结论:苗期采取化学控旺、配方施肥的地块,倒伏较轻;没有采取上述措施,加上选择高产品种的,倒伏情况较重。

8月17日,农村大众头版头条刊发《咦,这玉米咋有倒的有没倒的?》,将张召森和社员对玉米倒伏原因的分析进行了报道。随后,记者又邀请农技专家,实地进行指导。

图片

2011年8月17日,农村大众报头版头条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并分析玉米倒伏的原因。

“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想要产量,忽视了自然灾害的影响。从那以后,在选择高产新品种时,都注意采取相关防灾措施。后来尽管又遭遇了几场台风等恶劣天气,再也没出现大面积倒伏情况。”张召森说。

张召森说,2012年前后,他又从农村大众报看到济宁汶上县等地推行土地托管。于是,2013年7月,在陵城区供销社牵头下,当地34家合作社联合成立陵县供联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张召森被推举为理事长。从那时起,联合社开始对当地的粮食进行托管,托管面积每年超过2万亩。

图片

2014年4月10日,农村大众报报道了联合社进行小麦托管的情况。

2020年以后,张召森从农村大众报看到很多大块的农田开始采用无人机喷药,2022年,他联合当地3家种粮大户,“众筹”购置了一架无人机。

 “我现在年龄有点大了,不会操控无人机。我一直鼓励村里的年轻人,要多学习操控无人机这样的新技术。这是以后种粮必不可少的技能。”张召森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李伟)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