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唐敦哲、冯琼:货币桥的征途与蓝图

图片图源:VEER

■本文选自《复旦金融评论》

■作者:唐敦哲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冯琼 西南民族大学商学院讲师

■公众号:复旦金融评论  

数字货币桥助力数字人民币连接全球经济。

图片

唐敦哲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助理教授

图片

冯琼

西南民族大学商学院讲师

图片

2024年6月5日,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共同宣布,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Bridge)已经正式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参与该项目的各机构将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应程序,逐步开展真实交易测试。

货币桥项目(mBridge)是我国及其他各国政府及央行对于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创新尝试,旨在构建一个以央行数字货币(CBDCs)为支付结算媒介的国际跨境支付系统,该系统从理论上来说同时具备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扩展性等特征,并能够满足各国监管要求。该项目力争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以及计划上线的零知识证明(ZKP)隐私技术等金融科技手段实现跨境支付效率的提升、交易成本的降低。货币桥项目(mBridge)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规避美国货币政策及美元流动性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维护我国货币主权地位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图片

DCEP: 国际金融与全球贸易新势力

图片
图源:VEER

央行数字货币(CBDCs)是一种全新的货币形式,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法定货币,其基于国家信用,具有与实物法币相同的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以及无限法偿性。央行数字货币是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其关键核心在于数字化形式及支撑其运行的金融科技技术手段,如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一些项目正在探索使用的零知识证明(ZKP)隐私技术等。央行数字货币相较于传统数字现金功能更强大,安全性更高,使用范围更广。

数字人民币(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以下简称DCEP)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其设计初衷是替代部分现金(M0)。中国流通中的现金(M0)规模庞大,DCEP的推出不仅提高了支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还有助于降低现金管理成本,包括印刷、防伪技术、运输等。DCEP可以更精准地实施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政策的效率和效果,在当前全球低利率环境下,能够为货币政策提供新的工具和手段。DCEP可以增强金融监管能力,全生命周期记录货币交易信息,及时监管金融活动、有效提升金融的稳定性、精确防范和化解金融经济危机。此外,DCEP的设计考虑了无网络环境下的使用,不必关联银行账户,这比现有的移动支付更加便利。

DCEP的这些特性,使其在很多场景具有独特优势。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法定货币,DCEP将与现有的电子支付系统并存,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支付选择。这是中国央行对数字货币领域的积极探索,也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一次重要升级。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竞争,为国际货币体系及跨境金融和贸易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新兴货币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对传统国际支付体系的依赖,增强我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数字人民币的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可以为国际贸易提供新的支付和结算手段,增强国际贸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DCEP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人民币能够实现快速便捷、低成本实时跨境支付和交易,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成本就能够实现跨境支付和交易,这将增强数字人民币对国际贸易的吸引力,使得人民币有机会参与国际金融体系规则的制定,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其次,DCEP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独立性。DCEP的跨境支付功能可以绕过传统的SWIFT系统,减少对外部金融体系的依赖,增强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再次,DCEP有助于中国实现贸易伙伴结构调整。通过DCEP,中国可以减少对单一货币体系的依赖,有助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实现更多元化的伙伴结构调整,增强贸易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最后,DCEP有助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平衡。数字人民币的出现,是实现国际货币体系平衡的契机。我国可以通过央行间设立CBDC联盟进行跨境发行和流通,探索建立一个国际货币交易结算网络,这将有助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平衡,促进各国货币公平稳定地流通。


图片
货币桥:跨境支付新利器
图片
图源:国际清算银行

1. 货币桥项目(mBridge)项目发展历史

货币桥项目(mBridge)起源于2021年2月,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共同发起,并得到了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的支持和协调。不同于SWIFT等传统结算方式,货币桥项目(mBridge)是国际上第一个由不同央行一起建设的平台,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货币桥项目(mBridge)与“一带一路”战略紧密相关,它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响应,也是沙特“向东看”2030愿景战略的一部分。项目的初步目标是创建一个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扩展性且符合监管要求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以及央行数字货币(CBDCs)等技术实现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跨境支付结算业务,覆盖亚洲地区,尤其是东盟国家、中国及海湾国家。

货币桥项目(mBridge)经历了从概念验证到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的转变。在2021年2月项目启动后,货币桥项目(mBridge)在2022年8月15日至9月23日进行了国际首例基于真实交易场景的试点测试,累计完成共164笔、超过1.5亿元人民币的跨境支付交易,其中包含数字人民币的交易笔数占比为46.6%,总结算金额占比达到15.5%。这次试点测试的成功,验证了mBridge平台的有效性,也展示了其在缩减时间、降低成本、简化流程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按照香港金管局的说法,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联接多国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的“走廊网络”,以支援多种货币及接通各地新或传统的支付系统。试点成功后,货币桥项目(mBridge)继续优化平台,进一步扩大公营和私营机构的参与度,网络效应持续增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在货币桥项目(mBridge)中提供标准和解决方案,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和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得到了提升。

2. 货币桥项目(mBridge)的机制

第一,稳健透明的区块链技术机制。mBridge平台为参与的每个央行分配一个验证节点,每个商业银行分配一个标准节点,各国央行承担本国货币的信用中介,为其商业银行跨境交易提供信用背书,上桥交易的CBDC都是央行的负债。mBridge使用HotStuff Plus共识机制,验证节点(参与mBridge的央行)通过将已经完成的交易发布到区块链上,为参与者(商业银行)提供结算终局性,确保交易的正确记录和结算终局性。区块链技术消除了参与方对中心化节点的依赖,实现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统一,增强系统的透明度和效率。通过假名系统对核心交易数据实施隐私控制,保护数据机密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第二,高效灵活的点对点支付机制。在传统的代理银行模式中,资金流通过多家代理银行的账户体系完成,资金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KYC(“了解你的客户”)、AML(反洗钱)和CFT(反恐怖融资)等合规审查,支付链路长,透明度不高,导致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

得益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使用,mBridge平台上的银行无需代理,可在无需互相开户、也无需共同在第三方机构开户的情况下进行“点对点”支付,且可实现“支付即结算”,整个过程近乎实时完成,大大提升了交易速度、可及性和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

第三,公平包容的治理监管机制。货币桥项目(mBridge)由BIS创新中心香港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央行和阿联酋央行五个发起方共同治理,五方都有决策和投票权,公平参与平台的设计和发展。mBridge平台上为每个参与方的央行分配了一个验证节点,能够查阅平台上与本国CBDC相关的交易数据,降低参与方监管成本。同时,平台对支付、外汇、合规、资本管理等功能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参与方在交易时,能够根据所在法律管辖区的监管需求选择不同的监管规则,包容度很高。

3. 货币桥项目(mBridge)的优势

第一,提高支付效率。货币桥项目(mBridge)通过央行数字货币进行跨境支付及外汇交易的真实结算,使跨境支付变得更加迅捷、成本更低,更多人能够参与使用。与传统代理行模式相比,mBridge平台处理一笔支付业务最快可在7秒内完成,完成跨境支付交易可以节约近一半成本,大大提升了跨境支付的效率。

第二,增强多边互通。mBridge实现了多方参与者的基础设施对接,既能够完成不同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也支持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与传统支付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尚未被国际结算银行网络覆盖的国家,或尚无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的国家,也能在平台上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以较低成本参与到跨境交易中,使得跨境交易更具多边性。

第三,便利监管。mBrdige的技术架构方案使得各国央行能够实时清晰的查看其上所有与该国相关的支付结算活动,并采取必要措施,相对于传统跨境支付系统极大地减少了监控、管理、以及执行成本,能更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

第四,降低美元依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跨境交易通常通过第三方货币(主要是元)来进行结算,这些司法管辖区面临着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汇率波动风险较大。货币桥项目(mBridge)提供了新的跨境支付结算方式,更能发挥本国货币自主性,有助于维护本国货币主权。


图片
货币桥的征途与蓝图
图片
图源:VEER

1. 货币桥项目(mBridge)面临的挑战

尽管货币桥项目(mBridge)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第一,技术挑战。货币桥项目(mBridge)需要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扩展性。技术标准的不统一和系统互操作性不足是实现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的关键障碍。不同国家在CBDC的架构选择和平台设计上存在差异,技术协议和数据格式、通信协议的不一致性增加了系统对接的技术难度和成本。

第二,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CBDC跨境支付涉及用户隐私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传输。由于各国在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标准存在差异,例如,美国宽松的隐私保护和欧盟严格的跨境数据传输限制。在国际数据保护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跨境支付在隐私保护上存在重大风险。

第三,政治风险。美国对参与方可能实施的威胁,如贸易、金融制裁等,是货币桥项目(mBridge)需要面对的政治风险。项目需要在国际政治环境中寻找平衡,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四,竞争和替代压力。除了货币桥项目(mBridge),全球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机构在积极推进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解决方案,这会提供替代性选择。例如,SWIFT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全球金融通信网络,用户规模远大于mBridge,在数字货币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mBridge来说是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第五,汇率风险。mBridge目前不提供外汇价格发现机制,两种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交易汇率需要双方在平台外事先确定,这增加了工作流程的时间和复杂性。在离岸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对某种货币的需求大幅增加可能导致该货币的汇率骤然上升,容易出现汇率风险。

第六,流动性风险。在传统的代理行支付体系下,代理行负责提供流动性,美元庞大的全球离岸市场确保了美元流动性供给。而mBridge采用点对点的直接双边连接以及外汇PvP模式,不再需要通过第三方货币(如美元)来完成结算,这就对参与货币的流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货币桥项目(mBridge)的重要作用

第一,助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随着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企业对跨境支付的高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便利性等方面要求更高。以数字化和跨境支付为基础,mBridge在多国央行数字货币系统之间搭建了互通桥梁,形成了跨境支付网络。从微观来看,mBridge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多种应用场景的结合,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高效、安全透明、低成本、方便快捷的跨境支付服务,使得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跨境收付款、营销、融资、多币种资金管理等。从长远来看,mBridge有助于我国贸易新业态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整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助力我国企业出海。通过便利的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功能,货币桥项目(mBridge)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具体来说,mBridge可以带动研发经费增加,减少贸易壁垒和成本,促进贸易结构升级;发挥金融市场的促进作用,提高银行业规模并对金融业就业具有补充效应;增强国家在计价货币谈判中的话语权,主动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实现充分的金融开放,使人民币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计价货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投资出海。

第三,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货币桥项目(mBridge)顺应全球跨境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发展潜力巨大。从宏观来看,mBridge正在吸引国际社会更多成员加入,如果能够形成覆盖面广、互通关系牢的支付网络,借助网络效应,mBridge将会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多边跨境支付平台,进一步助力国际贸易发展,也能链接国内外市场,打通内、外双循环的关键节点,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增强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吴雨. 来看白皮书!系统解答你对数字人民币的好奇 [EB/OL]. (2021.7.17) [2024.12.11].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7/17/content_5625630.htm.  

[2] 杜川.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传来新消息周小川、陆磊、穆长春发声 [N]. 第一财经日报, 2024-10-25 (A05). 

[3] 香港金融管理局. mBridge项目进入最简可行产品阶段 [EB/OL]. (2024.6.5) [2024.12.11]. https://www.hkma.gov.hk/gb_chi/news-and-media/press-releases/2024/06/20240605-4/. 

[4] 香港金融管理局. mBridge项目:成功以央行数码货币为跨境支付及外汇交易进行真实结算 [EB/OL]. (2024.10.26) [2024.12.11]. https://www.hkma.gov.hk/gb_chi/news-and-media/press-releases/2022/10/20221026-3/.

[5] 中国人民银行.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阶段 [EB/OL]. (2024.6.6) [2024.12.11].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5370378/index.html. 

[6] 中国银行. 写入联合声明!中国银行深度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 [EB/OL]. (2024.6.8) [2024.12.11]. https://www.boc.cn/aboutboc/bi1/202406/t20240608_25088219.html.

[7]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Experimenting with a multi-CBDC platform for cross-border payments - Project mBridge Update [EB/OL]. (2023.11.15) [2024.12.11]. https://www.bis.org/innovation_hub/projects/mbridge_brochure_2311.pdf. 

[8] Fernández-Villaverde J, Sanches D, Schilling L, et al.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entral banking for all? [J].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2021, 41: 225-242.

[9] 孙明春.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与挑战 [EB/OL]. (2023.4.24) [2024.12.1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4-24/doc-imyrnefp3529474.shtml. 

[10] 涂永红,张畅,刘嘉玮,等. mBridge: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支付体系创新 [J]. 国际金融研究, 2024, (01) : 73-85.

本文受“复旦大学-金光集团思想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23YJC790119)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应用高峰)项目”资助,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等领域建议。

□编辑 | 潘   琦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研究中心

视觉 | 葛雯瑄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