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首次公开募股)的热潮持续升温,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据最新统计,截至2025年3月25日,已有28家A股上市公司计划或已申请赴港IPO,其中新能源产业链和生物医药行业的企业表现尤为突出。这些企业在A股市场的总市值合计约2.75万亿元,显示出赴港IPO的强劲势头。
在28家计划或已申请赴港IPO的A股上市公司中,15家已向港交所递交申请,13家已公告相关计划但尚未递表。从行业分布来看,新能源产业链和生物医药行业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分别有7家和4家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生物医药企业尚未实现盈利,例如康乐卫士和迈威生物,而百利天恒则依靠海外合作伙伴的首付款在2024年实现盈利。
除了直接赴港IPO,A股上市公司还通过分拆子公司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例如,南山铝业的子公司南山铝业国际已于2025年3月25日正式登陆港股市场,歌尔股份的子公司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2025年1月递交了上市申请。此外,诺力股份近日披露拟分拆子公司中鼎智能赴港IPO。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A+H”双融资平台的建设。
港股市场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其强大的流动性和较低的融资成本,还在于其灵活的上市机制和国际化程度。2024年10月,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宣布优化港股IPO审批流程,符合预计市值达到100亿港元等条件的A股公司,审批时间将大幅缩短。这一政策调整为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提供了更多便利,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上市热情。
尽管赴港IPO的热潮持续升温,但并非所有企业的上市之路都一帆风顺。例如,绝味食品在2024年12月宣告终止赴港上市计划。然而,整体来看,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的趋势仍将持续,尤其是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下。
综上所述,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的升温趋势反映了企业对国际化战略的重视以及港股市场在融资便利性和流动性方面的吸引力。随着政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未来将有更多A股企业选择通过港股市场拓展融资渠道,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