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6所小学开设足球班,今后“市长杯”“区长杯”咋踢

AI划重点 · 全文约1696字,阅读需5分钟

1.青岛市教育局计划遴选6所小学、3所初中和1所高中作为试点学校,组建足球特色班,旨在集中优势资源,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

2.6所试点小学面向全市现在三年级(秋季开学四年级)的学生各招收1个足球特色班,每班人数原则上不少于35人。

3.3所试点初中面向全市应届小学毕业生各招收1个足球特色班,其中青岛实验初中和青岛市北中学招生计划均为45人,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招生计划40人。

4.1所试点高中面向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招收1个足球特色班,招生计划40人,自2025年起不再招收足球后备人才。

5.由于现行规则,试点小学足球特色班的孩子在“市长杯”和“区长杯”中的出场时间和表现机会可能有限。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权威消息显示,青岛正在探索建立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一条龙”升学保障体系,遴选6所小学、3所初中和1所高中作为试点学校,组建足球特色班。
6所小学分别是青岛南京路小学、青岛同安路小学、崂山区实验学校、崂山区合肥路小学、城阳区实验小学和西海岸新区香江路第二小学,3所初中分别是青岛实验初中、青岛市北中学和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1所高中是青岛九中。
6所试点小学面向全市现在三年级(秋季开学四年级)的学生各招收1个足球特色班,均单独编班,每班人数原则上不少于35人。以上试点学校招生的男、女比例原则上均不低于招生计划的40%(即男生或女生最少14人)。
3所试点初中面向全市应届小学毕业生各招收1个足球特色班,均单独编班,其中青岛实验初中和青岛市北中学招生计划均为45人,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招生计划40人。
1所试点高中面向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招收1个足球特色班,单独编班,招生计划40人。
上述承担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任务的初中和高中学校,自2025年起不再招收足球后备人才。其他招收足球后备人才的学校,按照批准的招生计划继续招生。
昨天,青岛市教育局公布了2025年局属学校体育艺术特长生和足球后备人才招生计划。根据计划,足球后备人才方面,共有12所学校招生,计划为165人。高中段学校中,青岛实验高中、青岛六十七中计划数最多,均为22人;青岛一中、青岛二中、青岛二中分校、青岛十九中、青岛六十六中、青岛六十八中、青岛电子学校均为11人,均为男足。初中段学校中,青岛三十七中招收28人。
图片
图片
走出了刘健、姜宁、郑龙、邹正、姚江山、孙江山、许景杰、宋博、宁浩、刘军帅等大名鼎鼎的职业球员乃至国脚的青岛南京路小学,今年将面向全市现在三年级(秋季开学四年级)的学生招收1个单独编班的足球特色班,人数原则上不少于35人。曾连续3个赛季在职业联赛中为青岛海牛攻入首球的刘兆旭执教的海牛足球俱乐部2015-2016年龄段梯队,目前就在青岛南京路小学训练。
6所试点小学均面向出生于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的学生招收足球特色班,初衷是为了集中优势资源,让有天赋的足球小将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接受更加科学系统的训练,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按照青岛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和各区市“区长杯”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的现行规则,面向三四年级孩子的小学男子乙组和小学女子乙组为五人制比赛,且每个学校在每个组别只能派出一支球队参赛。若规则不变,势必有很多进入足球特色班的孩子很难在“市长杯”和“区长杯”中获得足够的出场时间和表现机会。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如今“市长杯”和部分区市的“区长杯”采取比分熔断机制,即如果上半场比赛已结束且参赛双方的分差在8球或8球以上,比赛当即结束。几乎可以肯定的是,6所招收足球特色班的试点小学乙组球队在面对大部分其他学校的乙组球队时,在上半场20分钟的比赛时间里净胜8球或8球以上绝非难事,这无疑将导致更多进入足球特色班的孩子出场时间有限。
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非试点小学若有核心球员以“自由球员”身份流动至试点小学,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前者开展校园足球的努力付之东流,继而挫伤其积极性?
在这里,“青岛体坛那些事儿”倒是有一个奇思妙想——来而不往非礼也!试点小学从其他小学招收了多少名足球小将,就应该相应地允许多少名因校外足球小将的到来而地位下降甚至无立锥之地的本校足球小将以“自由球员”身份流动至邻近的非试点小学,这一有出有进的举措显然更有利于青岛校园足球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毕竟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以崂山区合肥路小学为例,今年秋季开学后,该校四年级将有17个班(包括1个足球特色班),三年级则有22个班,难免有不少能在其他学校的校队担纲主力乃至核心的足球小将无法代表该校参加“市长杯”或崂山区“区长杯”小学男子乙组和小学女子乙组比赛,从而造成极大的人才积压和资源浪费。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向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的教育主管部门会与时俱进,通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相关细则,让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助力青岛在校园足球和体教融合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总而言之,日本提倡足球小将就近训练、不过早“掐尖”的经验看似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可能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毕竟“南橘北枳”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我国向来善于集中力量干大事。
最后,祝青岛足球、中国足球的明天会更好!
▲欢迎关注“青岛体坛那些事儿”,获悉青岛体育的大事小情,也希望您通过私信或其他方式给我们提供有关青岛体育的重要信息和宝贵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