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3

评论

59

43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乙肝治疗即将进入「功能性治愈」时代:改写诊疗格局的里程碑

乙肝,这个曾被视为“终身疾病”的慢性传染病,正在迎来治疗史上的重大转折。在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APASL)年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乙肝的“功能性治愈”已从科研愿景加速迈向临床现实。这一突破不仅意味着患者有望摆脱终身服药的枷锁,更可能大幅降低肝癌、肝硬化等致命并发症的风险,改写全球乙肝诊疗格局。

图片

一、什么是“功能性治愈”?为何至关重要?

功能性治愈(又称临床治愈)指患者停药后,血液中乙肝病毒(HBV-DNA)和表面抗原(HBsAg)持续检测不到,肝功能恢复正常,无需长期治疗即可维持健康状态。尽管肝细胞内可能残留病毒DNA(cccDNA),但其活跃性被免疫系统长期抑制。我国超80%的肝癌与乙肝相关,功能性治愈可使肝癌发生率显著下降。 传统抗病毒药物需长期服用,而功能性治愈让患者停药后仍保持健康,减轻经济与心理负担。 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抗原表达,患者免疫功能逐步恢复,实现自主控毒。

二、突破性进展:哪些技术路线值得关注?

1. 新型药物研发进入爆发期

反义寡核苷酸(ASO),如GSK研发的ASO药物已进入III期临床,通过靶向病毒RNA阻断复制和抗原生成,成为全球首个以“功能性治愈”为终点的候选药物。

小干扰RNA(siRNA)JNJ-3989等药物可沉默所有病毒基因产物,联合治疗使HBsAg水平显著下降。

免疫调节疗法如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类似物,将临床治愈率提升至30%-50%。

2. 中国实践加速全球进程

通过新生儿疫苗接种和母婴阻断,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流行率从9.67%降至0.3%,提前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2022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将功能性治愈作为治疗目标,并推动全国312家医院开展临床治愈。

国际合作推动技术落地

APASL年会聚焦“多元合作”,GSK、罗氏等药企与中国机构深度联动,加速创新药物在中国市场的可及性。例如,GSK的ASO药物已在中国推进临床试验,有望率先惠及7500万中国感染者。

三、挑战与未来方向

1. 患目前功能性治愈更适用于HBsAg低水平患者(治愈率47%-59.6%),需精准筛选适应人群。

2. 我国仅18%的乙肝患者被确诊,基层筛查与公众认知亟待提升。

3. 新型疗法可能面临高昂价格,需医保政策与本土研发双重发力。

4.治愈后仍需定期检测cccDNA活性,避免病毒反弹。

四、展望:从“控制”到“治愈”的十年关键期

未来十年,乙肝治疗将从“抑制病毒”转向“根除威胁”。随着ASO、siRNA等药物的上市,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的探索,完全清除cccDNA或将成为可能。而中国的防控经验与创新药研发能力,将在全球消除乙肝的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乙肝功能性治愈不仅是医学技术的突破,更是对患者尊严与生活质量的重新定义。尽管挑战犹存,但科学的力量正将“无乙肝未来”的愿景逐步变为现实。对于患者而言,早筛早治、积极参与临床试验,将是抓住治愈机遇的关键一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