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马丁韩庄。
今天讲述的案件发生时间比较早。住在纽约豪华公寓区的一对夫妻,离奇死在了自己的家里。警方赶到后,发现原来死者居然是一个印度王子和王妃。
纽约曼哈顿上东区的公园大道上,有一片特别豪华的高级公寓,住在里面的人非富即贵,穷人几乎都无法靠近。
1993年4月12日是个星期一,警局忽然收到一个报警电话。
电话是一个做清洁的阿姨打来的。她说自己按约定时间来雇主家上班,刚一进门,就被眼前的情景吓傻了。
沙发上,赫然躺着一具尸体。她吓得魂飞魄散,拔腿就跑。出来还没喘过气就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局也不敢怠慢,立刻派出了值班警探赶到现场。警探名叫马克·斯兰德,是个非常有气质的中年人。
当他来到公寓时,第一反应是真的好豪啊!
本来这个区域就非常贵,寸土寸金,而案发现场的这间公寓又更为豪华高档,显得主人身份非凡。
可是当他走近一步,就看到了沙发上的男尸。
死去的男人仰面倒在客厅的沙发上,身上衣着整齐,仿佛只是小憩。可他的脖颈处有一道明显的伤口,肩头沾染着血迹。除此之外,身上没有任何枪伤,也看不到其他致命外伤。
马克警探继续往屋里走,在卧室里发现了第二具尸体。
死者是个较为年长的女人,她脸朝下伏在床上,姿态扭曲,仿佛在挣扎中突然失去了意识。她的上衣被撕裂了一道口子,手上有几处抵抗伤,但身上却没有明显的出血或致命伤口。
但是一个细节引起了马克的注意:她脚上还穿着一双高跟鞋。
纽约四月的天气不算热,公寓里也开了空调,但是两具尸体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尸斑和腐败现象。
这说明他们死了有一段时间了。
马克警探站在公寓阳台,目光扫过眼前的景致,不禁再次感叹这环境的奢华。就在这时,有人走过来向他通报:死者的身份已经确认。
印度王子泰迪·赫德克,和他70岁的妻子内妮莎
他们是57岁的泰迪·赫德克,和他70岁的妻子内妮莎。
这可是一对声名显赫的夫妻。
泰迪是印度王室的后裔,拥有王子头衔。自从嫁给他,内妮莎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王妃。
就连马克警探都听说过他们。
在纽约有钱人很多,王子却没几个。泰迪王子在社交圈相当出名,他会说六种不同语言,性格开朗,令人如沐春风。他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一种贵族气度,骨子里带着王室的从容与优雅。
更重要的是,他长得极为俊朗,五官深邃。他常穿定制西装、手戴祖传戒指,一出现,就像从上世纪的老电影里走出来的人物,迷倒了无数名媛。
内妮莎则来自南美豪门,家族财力雄厚。她的前夫是巴西知名的鞋业大亨,去世后将整个商业帝国都留给了她。
内妮莎
所以这对夫妻的组合可以说得上是财富和地位的顶级结合,可是两人怎么会突然同时暴毙在自己的家里呢?
马克警探仔细查看现场,很快就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公寓的门锁完好,没有被撬动或破坏的痕迹。可屋内却被翻得一片狼藉。抽屉被拉开,书本散落一地,饰品东倒西歪。然而,这种混乱并不像真正的入室抢劫,更像是某种刻意制造的假象。
纽约的豪华公寓有个特点,几乎所有楼栋一楼都设有前台,还有门童把守。任何人进入都必须经过前台和门童的问询,一般人根本进不来。所以,不少住户干脆养成了不锁门的习惯,。
屋内原本摆放着许多高档装饰品,显然价值不菲。但奇怪的是,房间虽然一片凌乱,却看不出明确的搜寻目标,仿佛只是为了制造一场入室行凶的假象。
马克回到卧室,目光落在内妮莎的脚上。
她死时仍穿着一双高跟鞋,说明她可能刚刚回到家,甚至正准备出门。她和泰迪王子两人都身着正装,也说明案发的时候,两人都做好了见外人的准备。
可是现场没有发现凶器,更奇怪的是,也没有检测出任何陌生指纹。唯一的异常,是泰迪王子的皮夹不见了。
第一个发现尸体的人是泰迪王子家的阿姨,王子王妃虽然有钱,却并没有雇佣全天候的佣人,而是定期请小时工来家里打扫和做饭。
马克警探请阿姨回忆,最后一次见到王子夫妇是什么时候。阿姨说,应该是4月9日下午。她4点半左右下班离开,隔了一个周末回来,早上是10点半上班。
她隐约记得泰迪王子曾经提到,说9日晚上会有客人来访。但是她走的时候,客人还没来。
马克警探注意到泰迪王子家的电话座机一直在闪,仔细一看,发现电话里存了大量语音留言。看起来是有人在周末的时候打了无数电话,没有人接的情况下,就一次一次留言。
留言的是个年轻女人,她提到本来约了泰迪王子见面,他却没有出现。留言中女人从一开始被放鸽子的气愤,逐渐变得焦虑担忧。
根据留言的时间来看,泰迪王子可能正是约了她在9日晚上见面。
马克警探连忙申请搜查令,通过电话号码,找到了打电话的女人。没想到,她居然是曼哈顿一家夜店驻唱的小歌手,名叫瑞秋·凯恩。
见到马克警探,瑞秋显得十分茫然。看起来好像没想到警察为什么会找到她头上。当她得知泰迪王子死了的时候,整个人完全呆住了。
酒吧小歌星瑞秋
瑞秋一看就不是泰迪王子那个世界的人。
按说王子这种级别的上流人物,身边应当围绕的是明星、名媛、贵族千金。他怎么会与一个看起来档次不高的酒吧歌手拉上关系呢?
王子夫妇的朋友们其实都知道,泰迪和内妮莎两人的性格其实完全不同。泰迪王子外向张扬,爱热闹,爱社交,夜店、聚会、名流场合总少不了他的身影;而内妮莎则恰恰相反,她内敛安静,习惯独处,更多时候独自在家读书、写信或听古典音乐。
有一次,泰迪王子受邀出席一个私人派对,主办方请来了几支流行乐队助兴,瑞秋就是其中之一。
泰迪王子和瑞秋
照片里的她并不出众,可在现场却完全是另一个模样——眼神撩人,笑容娇媚,身段灵动,唱得热烈,跳得更是奔放,整个人像一团火一样,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也瞬间吸引了泰迪的注意。
那之后,泰迪王子对瑞秋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直到不久前,瑞秋才知道,深情款款的泰迪王子原来有正牌王妃。她当然感到很失望。王子却告诉她,他最想要的是有个继承人。内妮莎已经70岁了,早就不能生了。而瑞秋才20出头,丰乳肥臀,泰迪王子十分看好她,是他“理想的血脉延续者”。
作为交换,王子许诺:只要她愿意,他就能一手把她捧红,让她从小酒吧歌手变成镁光灯下的明星。
马克警探暗暗琢磨,瑞秋所说的到底有几分真实,她显然是那种挣扎在底层、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长得好看,性格泼辣,但再怎么漂亮能生,也绝对没有取代内妮莎的可能。毕竟人家是掌握了大量财富的真正贵妇。
那么,会不会是瑞秋意识到自己终究只是一个“消遣对象”后,情绪失控,想要拼个鱼死网破?
瑞秋显然察觉到马克警探对她心存怀疑,急忙解释。自己从来没想过当什么王妃,她要的不是皇冠,而是舞台。
“我只是想红而已,”她说,“其他的我不在乎。”
4月9日那天,泰迪王子本来约了瑞秋见面,说好了要带她见一个经纪人,给她安排一场演出。她兴奋了好几天,连衣服都提前准备好了。可就在那天傍晚,泰迪忽然打来电话,说临时有别的安排,要晚点到。
有个“更重要的人”要见。
她只好耐着性子等了又等,一直等到很晚,王子也没有出现。
一怒之下,她直接打电话到王子的公寓,可电话响了几十遍都没人接。她也从一开始的气急败坏,变得担心起来。
那个更重要的人是谁?
从案发现场泰迪王子和内妮莎的着装来看,他们明显是准备出门会客,或者刚刚见完客人,这个人应该身份不低。
马克警探回到王子的住处,立即查访了案发当晚的门房。毕竟在这种高档公寓,访客必须经过前台登记或通报,不可能无声无息地出入。
门房努力回忆了半天,终于想起来,那天晚上7,8点的时候,好像王子夫妇的确有过访客。
那是一对父子。年长的那位看起来大概40多将近50,自我介绍名字叫弗兰克,年轻的大概20出头,长得很精神。
他们俩大概呆了一个半小时左右,那之后,好像就没有人见过王子夫妇了。
门房又补充说,在两人离开的时候,他注意到他们手里提着几个包。不过他只跟弗兰克本人打了招呼,年轻的那位始终没怎么说话,长什么样他实在记不清了。
门房配合警方,凭记忆画出了一张“弗兰克”的画像。可是泰迪王子和内妮莎的朋友们,都认不出这人是谁,说明他根本不是他们社交圈里的人。
门房画出的图像
而更进一步挖掘之后,马克警探发现,原来所有光鲜的表面之下,其实都藏着见不得人的秘密。
朋友们说,王子夫妇两人结婚好些年了,是人人艳羡的神仙眷侣。可一挖下去,却发现两人早已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泰迪王子人如其名,出轨劈腿是家常便饭。他早就嫌弃内妮莎太老,自己正值壮年,风度翩翩,又顶着“王子”头衔,自然成了无数女人的追逐对象。他花钱大方,嘴甜会哄,对主动靠近的女人几乎来者不拒。
可外人不知道的是,泰迪王子的钱,全是老婆给的。他本人除了一个空壳头衔,几乎身无分文。所有的体面,全靠内妮莎从前夫那里继承来的巨额遗产支撑。
内妮莎虽年长,却极有艺术品位,尤其热衷艺术品收藏。案发的时候他们的公寓也被翻得乱七八糟,看起来丢了不少值钱的财物。
在案发后,警方本以为这是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便着手调查是否有人在黑市上出售这些失踪物品。
很快警方就真的在市场上有所发现,没想到的是,他们顺藤摸瓜查下去,却发现卖家却是泰迪王子本人!
原来,他嫌内妮莎给的零花钱不够自己挥霍泡妞,竟亲自将家中藏品偷出倒卖,只为维持他“纸醉金迷”的虚荣生活。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事实上所谓的王室头衔也近似一个骗局。
印度有王室吗?答案是有。不但有,还有好几百个。英属印度解体时,留下了562个土邦,每个土邦小王国都说自己是王室。
而泰迪王子的头衔,甚至在几十年前就被剥夺了!
所以说白了,他就是个靠假头衔骗吃骗喝的花花公子而已。可讽刺的是,他又离不开那个真正出钱的女人。
那内妮莎知道这一切吗?
答案是:知道。比泰迪年长十几岁的她,早就跟不上小丈夫的生活节奏。对方拿她的钱在外面花天酒地,她心里清清楚楚。
可她舍不得——不是舍不得这个男人,而是舍不得“王妃”的头衔。
虽然这个头衔是虚的,甚至是假的,但是公众不知道啊!他们两口子走到哪里,都是“王子和王妃”,这面光鲜的招牌,是她人生最后的荣耀。
对她来说,哪怕是假王妃的光环,也值得紧紧抓住。
在排除私人恩怨或仇杀的可能之后,现在摆在马克警探面前有几种可能:
是外人入室抢劫并杀人灭口?
是情妇谋求上位未果,愤而杀人?
是夫妻反目,互相残杀,最终一人自杀?
还是有人受雇行凶,却连雇主也一并除掉,失控收场?
但每一种可能性,细究之下,都存在疑点。
首先,这栋高档公寓安保严密,一般人根本无法随意进入。说明那天晚上来访的弗兰克父子肯定与泰迪王子夫妇认识,那既然与他们结交相识,也说明这两人不应该会轻易见财起意。
至于瑞秋,她和泰迪王子各怀目的,一个想出名,一个图新鲜。要说除掉碍事的内妮莎还说得过去,但连王子一起都杀了,对瑞秋并没有好处,反而断了她唯一的“上位通道”。
在案发三天后,泰迪王子夫妇的验尸报告出炉了。
报告上显示,虽然泰迪王子的脖子上有一处刀伤,但这并不是他的致命伤。他的真正死因,是被人用皮带勒死。
而内妮莎也是死于窒息,与泰迪王子不同,她是被人追到卧室后,摁倒在床上,用枕头闷死。
这个细节,彻底排除了“夫妻反目后杀人自杀”的可能。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他俩其中之一雇凶杀人,结果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呢?
马克警探调查之后觉得可能性也不大。
他们夫妻俩的钱都在内妮莎的手里,即使杀了她,泰迪王子也拿不到钱。而若是内妮莎想除掉花心丈夫,也大可以选择更干净利落的方式,要杀他也不至于在自己家下手啊。
调查走到这里,仿佛走进了死胡同。
无论泰迪王子的头衔真假,身为“王子王妃”的夫妇双双暴毙于自家豪宅的消息,还是在短时间内传遍了整个纽约城。
一个星期后,马克警探忽然收到了一条线报:有人发现了泰迪王子的钱包。
泰迪王子的钱包是一种罕见的鳄鱼皮做的,超级昂贵。但是那天在案发现场,却没有找到这个钱包,当时警方就分析,很可能是被凶手拿走了。
纽约这座城市,永远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一边灯红酒绿,一边满目疮痍。一边是豪华的高级公寓,一边是支撑穷人生存的当铺。
这天,一位当铺老板打电话到了警局。他说,有人拿来一个看起来非常高级的鳄鱼皮钱包,开价却只要20美元。他生怕对方反悔,立刻掏出现金把钱包收下,后来拿着把玩的时候,在钱包的夹层里发现了一张名片。
名片上印着:
印度王子,泰迪·赫德克
泰迪王子夫妇的死世人皆知,所以好市民当铺老板立刻就联系上了警方。
根据当铺老板的描述,那个来当钱包的人,穿着破破烂烂,一看像个流浪汉。
马克警探听了之后有点儿犯嘀咕,如果是个流浪汉,他肯定进不了泰迪王子所住高级公寓的门,估计刚刚靠近就被打走了。但这毕竟是个新线索,所以他嘱咐当铺老板,下次再看到流浪汉的时候,立刻通知他。
没想到,第二天下午,流浪汉居然亲自找到了警局。
马克警探第一眼看到他,心就凉了半截。这人看起来四十多岁,营养不良,瘦骨嶙峋,眼神飘忽,整个人看起来风一吹就倒。完全不像有徒手杀死两个成年人的能力。
果然,流浪汉说,那只钱包是他在十几公里外的一座公园里捡到的。而公寓的门房也确认,从来没有见过他。
于是这条线索也断了。
马克警探每天盯着系统更新,查阅每一条可能有关的信息,却始终没有新的突破。
直到三个月后,他忽然接到了一个来自内华达州的电话。
当马克警探为王子夫妇之死困惑不已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在纽约的另一头,还有一个人也陷入了相似的困境,焦头烂额。
就在6月27日,纽约上西区警局芭芭拉·布彻接到了一个报警。
上西区总的来是纽约最好的区域之一,坐拥著名的中央公园,百老汇大道和哥伦布大道。这里的居民不一定是富豪权贵,却大多是知识分子、教授、艺术家与文化名人。
报警的案发地点,就是在上西区一个高档公寓,这里住着60岁的百老汇音乐指挥弥尔顿,以及一位年轻演员,名叫艾瑞克。
艾瑞克
布彻警探抵达现场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客厅中一块明蓝色地毯,而地毯中央,赫然是一大滩尚未干涸的鲜血。
血泊中躺着艾瑞克的尸体,他的咽喉被利器深深划开,伤口横贯半个颈部,整颗头几乎被割断,仅靠后颈薄薄一层皮肤连着,脑袋无力地向后仰着,仿佛随时会彻底坠落。
卧室里,弥尔顿的尸体躺在地上。
他的死状几乎一模一样,脖子上一道深可见骨的致命伤,脑袋几乎被整个切掉。鲜血喷射得满屋都是。
唯一不同的,弥尔顿的手臂上有数道防御性刀伤,看起来凶手在客厅里出其不意地杀死了年轻的艾瑞克,追到卧室时,弥尔顿已经被惊动,所以他做出了拼命抵抗,但最终还是力气不支倒下了。
弥尔顿和艾瑞克算是中等阶层的艺术家,不穷,但也不是特别有钱,家里并没什么特别值钱的收藏品,所以虽然他们的房间被翻得乱七八糟,却没丢什么东西。
但是两人的钱包不见了。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公寓门锁完好,没有任何强行破坏的痕迹。说明两人主动为凶手开了门。
那么也说明,要么他们认识凶手,要么凶手看起来毫无威胁性。
可是他们的家里没有留下任何外人的指纹,这说明凶手是有备而来。
问题是,那是1993年,别说DNA,就连警方的系统都没有联网。虽然泰迪王子夫妇的惨案在大头条上滚动,可一边是“王子王妃”,一边是艺术家;一边是窒息致死,一边是割喉命案,布彻警探一开始根本没有将两起案件联系起来。
她只是隐隐觉得,凶手带走的钱包,也许是个关键。但没有更多线索,她也无力继续追查。
直到她收到马克警探的电话。
就在那一刻,散落的碎片,终于开始拼凑出一幅完整的画面。
马丁韩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