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相信直觉识谎,准确率竟比AI高15%!


Daxia 

Psychology


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明显”的无意识行为。啃指甲、吸手指,上学的时候特别喜欢吸笔帽嚼口香糖。甚至有成年人偷偷吸安抚奶嘴。
也有一些人用抽烟代替这些安抚行为。
这些行为被称之为“退行”。在压力下退回到更幼稚的行为模式。偶然出现的这些行为用来应对无助感的出现。
有些人说谎会感觉到无助。就有可能会退行。



你能识破别人的谎言吗?


虽然我们总觉得自己很会看穿谎言,但事实可能让你大跌眼镜。


研究发现,发现谎言的关键不在于你多敏锐,而在于说谎者有多拙劣。


有些谎言是社交润滑剂(比如夸朋友新发型好看),能帮我们维系关系。但有些谎言却像定时炸弹,既伤害别人也摧毁自己的心理健康。



人们到底有多爱说谎?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扎心真相:约5%的人说了半数以上的谎。也就是说,你生活中遇到的骗子可能只有寥寥数人,但他们堪称"职业选手"


有人善意隐瞒("这件衣服真的很衬你!"),也有人蓄意欺骗(简历造假甚至掩盖罪行)。


识谎红黑榜

虽然不存在绝对可靠的识谎指标,但这些信号值得注意:


警惕信号:


  • 回答问题前反复重复("你...你刚才问的是?")

  • 像背课文一样机械复述

  • 提供细节少得像微博热搜标题

  • 身体语言僵硬得像机器人(假笑时肌肉都不带动的)

  • 突然开始整理头发/摸嘴唇


黄金法则:


比起肢体动作,更要留意逻辑漏洞。


让嫌疑人倒叙事件往往能现原形——编故事可比说实话烧脑多了,打乱顺序更容易露馅。


为什么我们总被骗?


1. 大脑叛逆期:当你说"我在认真听"时,眼睛乱飘其实在整理信息,不是在编谎话。


2. 过度关注刻板印象:很多人以为眼神闪躲=说谎,结果常常误判咖啡杯里映出的倒影。


3. 反直觉的真相:研究发现普通人识谎成功率仅54%,还不如抛硬币靠谱(50%)!


_


识谎攻略


_


顺势施压:突然让TA倒着讲故事,就像让程序员用汇编语言写情书,分分钟暴露逻辑漏洞。

_


相信直觉:有个实验让72人看嫌疑人录像,结果大家凭直觉判断的正确率(43%-48%)居然比专业审讯还准!

_


切忌迷信"标准答案":真正的老狐狸反而会刻意模仿诚实者的破绽,就像考试时故意写错简单题。

记住,有时候你心里那个"第六感小剧场"才是终极测谎仪。

作者: Kendra Cherry

编辑:Chameleon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