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沉浸式课堂 湖北省创新开展全民安全公开课

央广网武汉3月31日消息(记者左洋)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多部门走进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第一小学,创新打造了一堂沉浸式全民安全公开课,通过科学实验、讲解演示、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将安全知识深植广大师生心中。

图片

全民安全公开课现场(央广网发 陈彦如 摄)

一组微实验:揭示身边的危险隐患

活动现场,应急科普讲解员现场演示了一组实验,揭示了泡腾片、激光笔、花露水、氢气球等常见物品的危险一面:泡腾片遇上碳酸饮料秒变“微型火山”;激光笔射出的光线竟能击破气球;花露水碰到火源“一点就着”;氢气球的“爆脾气”威力惊人……随着实验的进行,同学们不时发出惊呼。“这些东西我家里都有,没想到使用不当还会伤人。”一名同学感叹道。

应急科普讲解员叮嘱同学们:“安全来自细节,大家要警惕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危险,时刻牢记安全第一。”

图片

应急科普讲解员现场演示安全实验(央广网发 陈彦如 摄)

一堂情景课:四个字破除溺水救援误区

图片

专业救援人员传授溺水救援技巧(央广网发 陈彦如 摄)

湖北水域众多,中小学生溺水事件时有发生。“发现有人落水了怎么办?同学们记住,千万不要自己下水或者手拉手去救。”活动现场,专业救援人员强调,未成年人贸然下水救人,很可能施救不成反遇险。正确做法牢记四个字“叫叫伸抛”,即大声呼救、立即报警、使用延伸物救助、抛投漂浮物。此外,未成年人对危险辨识能力有限,避免溺水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危险水域。

一次真表演:让交通事故远离青少年

一台普通的小轿车,车身周围竟有这么多盲区!交警指出,不管是小轿车还是大货车,均存在视野盲区,而后者盲区范围更大,为免意外,行人应尽量远离行驶中的车辆,大人也要教育孩子,不在停驻的车辆周围玩耍。

图片

特技表演还原事故发生瞬间(央广网发 陈彦如 摄)

针对“鬼探头”与“开门杀”两类突发交通事故隐患,活动现场通过专业特技真实模拟碰撞瞬间,并重点演示防范车门撞击的“荷式开门法”,通过沉浸式教学让参与者掌握交通安全要领,切实提升道路突发风险应对能力。

接下来的安全知识“快问快答”环节,主持人接连抛出“氢气球和氦气球哪个遇火会爆炸?”“过马路时应该怎么做?”等与课堂内容有紧密联系的随堂测试题,同学们踊跃举起答题板,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萌萌的湖北应急吉祥物“楚小应”压轴登场,如同一位贴心的小老师,为整堂课划下重点,助力同学们将安全知识转化为“深层记忆”,让安全意识牢牢扎根在心中。

图片

同学们踊跃参加课堂互动(央广网发 陈彦如 摄)

“安全不是选修课,而是人生的必修课。”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强调,下一步,“全民安全公开课”将继续在全省各市州举办,推进实现全省中小学生常态化学习,让安全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助力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