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的声音有多甜
背后的陷阱就有多难缠
近期,诈骗分子频频冒充知名平台客服,以“免费试用到期”“会员未取消”等理由,诱导受害者下载陌生APP,最终导致资金被盗。
案例一
罗先生在家中接到自称“微保”客服的电话,称其之前签订的免费试用即将到期,若不取消将每月扣费800元。罗先生表示未曾签订过,对方称可能是无意中点击的,并表示可协助解除合同。
随后,罗先生接到另一名自称“微保”经理的电话,要求其下载“中保服务”和“心桥”APP以解除合同。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后,罗先生的建设银行卡被多次扣款,共损失3万余元。
案例二
李先生接到自称“某音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开通过直播会员,若不取消将每月扣费800元。李先生希望关闭会员,按照对方提示,通过链接下载“心桥”聊天软件。
对方指导其关闭微信免密支付,进行屏幕共享,打开手机银行APP,查看余额,输入银行卡密码,并将资金转至活期账户。
李先生察觉异常,尝试操作手机却发现被控制,强制关机后重新开机,收到银行短信,账户内资金被两笔转走共10000元。
诈骗分子冒充知名平台客服,以“免费试用到期”“会员未取消”等理由,制造紧迫感,诱导受害者下载陌生APP或点击钓鱼链接,获取受害者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实施诈骗。
易受骗点分析
信任权威:骗子冒充知名平台客服,利用受害者对大平台的信任,降低防备。
制造紧迫感:以即将扣费、影响信用等理由,迫使受害者迅速按照其指示操作。
技术操控:引导下载未知APP,利用屏幕共享、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直接操控受害者设备,窃取资金。
对此,微信和抖音等平台已发出声明警告,请广大用户注意辨别,警惕诈骗:
微信声明
抖音发文提示
来源 | “昆明反电信诈骗网络中心”微信公众号
编辑 | 李星诺
编审 | 孙啸武 崔志超
终审 | 卢婵 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