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的吴先生怎么也想不到,
一场“小感冒”竟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起初他只是高热、炸裂式头痛、频繁呕吐,
误以为普通感冒没在意。
谁知3天后,
他陷入深度昏迷,
被紧急送医时瞳孔对光反射几近消失,
直接进了ICU!
经检查,
吴先生确诊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昏迷10天后才艰难苏醒……
什么是流脑?
流脑有哪些症状?
如何预防流脑?
今天超级丁医生来为大家解答!
一、当下现状
3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冬春季是流脑高发期!寒冷干燥、通风不良、人员密集的环境极易加速传播。
📊 触目惊心的数据:
1、我国70%流脑病例为18岁以下人群,6个月至2岁婴幼儿风险最高!
2、流脑病死率超10%,20%幸存者会遗留脑损伤、听力丧失等严重后遗症!
3、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成“重灾区”!
二、什么是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人群对于流脑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是流脑的好发人群,尤其是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由于集体学习和生活的特性,学校及幼儿园是流脑高发地点,应特别关注。
三、流脑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密切和长时间的接触(例如接吻、喷嚏、咳嗽、住在同一所公寓或宿舍,尤其是军队新兵和刚入学的学生等),以及在酒吧、舞厅等空气流通不畅、人群拥挤的地方都会增加感染脑膜炎球菌的机会。
四、流脑有哪些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流脑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容易混淆和漏诊,耽误治疗。
01
早期症状(类似感冒)
发热:突然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头痛:剧烈且持续的头痛,普通止痛药难以缓解。
乏力:全身无力、肌肉酸痛。
咽痛:喉咙疼痛,可能伴有咳嗽。
02
典型症状(病情加重)
随着病情发展,流脑的典型症状逐渐显现,表明病情加重:
剧烈头痛:头痛加剧,常伴有恶心、呕吐。
颈项强直:脖子僵硬,低头时疼痛明显。
皮肤瘀点/瘀斑: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色的瘀点、瘀斑,按压不褪色。
畏光:对光线敏感,眼睛难以睁开。
意识障碍:精神萎靡、嗜睡,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
抽搐: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或局部性抽搐。
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势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病死率高。
1
五、如何区分感冒和流脑
超级丁医生提醒大家:流脑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或流感相似,容易被忽视,但病情进展迅速。
1.发热:
流脑引起的发热往往更为急剧和高热,体温可迅速攀升至39℃甚至更高,并且这种高热状态持续时间较长,不易通过常规药物或物理降温手段迅速缓解。
普通感冒的发热通常较为温和,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2.头痛和呕吐:
流脑患者常出现剧烈头痛,往往伴有喷射性呕吐,这是由于病毒侵犯脑膜和脑组织所致。
普通感冒虽然也可能引起头痛和呕吐,但症状通常较轻,且较少出现喷射性呕吐的情况。
3.皮肤瘀点、瘀斑:
这些瘀点、瘀斑通常出现在身体暴露部位,如躯干、四肢等,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
普通感冒则不会出现这种皮肤症状。
六、预防流脑,记住这5道“护身符”
1️⃣ 疫苗最有效
我国流脑疫苗已纳入免疫规划,儿童应按程序接种(如A群、AC群多糖疫苗等)。
2️⃣ 远离拥挤场所
少带婴幼儿去密闭、人多的公共场所,学校教室定时通风。
3️⃣ 洗手+遮口鼻
用肥皂洗手,咳嗽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4️⃣ 密切接触者服药
若接触过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用药。
5️⃣ 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超级丁医生最后呼吁:出现这些症状,需立即就医!
冬春季节,若出现高热不退+头痛+呕吐三联征,或皮肤突发瘀斑、意识障碍,务必尽快就医!流脑病情凶险,但早期治疗可大幅降低死亡和后遗症风险。
健康无小事,
转发提醒家人朋友,
别把流脑当感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健康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