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7岁创立京瓷,52岁创办KDDI,两家企业双双冲进世界500强;而功成身退时,却将200亿股份全分给员工。
这个传奇人生的主人公就是日本商界的传奇——稻盛和夫。而他做事做人的心法,也影响了无数人。
“他不是在讲成功,而是在教普通人如何‘正确地活’。”
如果你正处于低谷,不妨读读稻盛和夫的这几句话,希望能给你一些重新出发的力量。
心念拥有强大的力量,我们应有“无论如何都要成功”的热情
稻盛和夫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业市场不景气,好不容易进入一家做陶瓷的企业,结果这家企业经营不善,工资都未能按时发放。
和稻盛和夫同期进入公司的其他大学生相继离开,而他选择调整心态投入到工作中,甚至直接睡进研究室。别人眼中的死局,最终被他用无数次的观察和实验打破。
执念会召唤奇迹,但99%的人都倒在了“差不多”上。
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请务必拥有无论如何都要成功”的热情。
积善行、思利他
稻盛和夫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他的利他之心。
他始终认为,只有多为别人着想,才能真正收获幸福。
经营企业时,稻盛和夫坚持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他认为,只有员工满意了,企业才能发展得好。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培养这种利他之心,既帮助了别人,也能让自己的内心充盈起来。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稻盛和夫提出的这个公式,揭露了人生的扎心真相:如果你的思维方式进入了误区,那么再有热情和能力,路也只会越走越偏。
思维方式是人生程序的底层代码。有人遭遇瓶颈就陷入"35岁魔咒"的自我诅咒,有人却能把中年危机看作二次成长的契机。
真正限制我们的,从来不是环境,而是我们思维的桎梏。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稻盛和夫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万分努力后的必然。他认为,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同行抱怨技术壁垒时,稻盛和夫却把"无论如何都要做到"的信念注入每个毛孔,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最终用陶瓷技术颠覆半导体行业。
这种"以命相搏"的狠劲,正是京瓷跻身世界500强的核心算法。
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灵”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很多问题都不是在原地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走出去,去现场、去实践。
当稻盛和夫上任负债累累的日航时,这位78岁的老人带着手写的《日航新哲学十二条》驻守一线,连续三个月亲自给一线员工上课。
三个月后,日航乘客投诉率下降70%;一年后,日航从破产边缘到扭亏为盈,实现了真正的“重生”。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走入现场,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写在最后
稻盛和夫的一生告诉我们,要想活得精彩,一定要有正确的“活法”。
如今,他的人生哲学已经不仅是商业秘籍,更是不确定时代下的生存指南。
当我们站在技术爆炸与认知革命的十字路口,比寻找风口更重要的,是修炼不被风吹走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