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白沙3月31日消息(记者 付美斌)鹦哥岭的晨光初现,老人们围坐庭院,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白沙绿茶”,茶香袅袅,一天的悠然闲适的生活随之开启。
是的,白沙绿茶早已融入海南当地人的生活日常,无论是在琼北地区的老爸茶店,还是在琼南城市内的茶馆,落座的青年或老者都喜欢要上一杯或一壶白沙绿茶,慢品细尝。
白沙境内的绿茶已吐新芽(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白沙绿茶产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作为海南茶叶主产区之一,白沙素有“中国早春茶之乡”和“中国生态茶叶之乡”的美誉。
一阵春雨后的清晨,云雾缭绕的茶山间,一片片嫩绿的新芽正悄然舒展。“茶树根系吸收矿物质后,茶叶氨基酸含量高达5.8%。”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走在白沙陨石坑茶园,只见连绵起伏的茶垄依坡地而生,连缀成一条条柔美的绿丝线如翡翠波浪般延伸至天际。这片由70万年前陨石撞击形成的“天赐秘境”,直径达3.7公里,其土壤富含硒、锌等稀有矿物元素,含量是普通茶园的3倍以上。热带雨林的充沛雨量与晨雾滋养,更赋予茶树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依托这一优势,白沙茶韵绵长,以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种质资源、绿色的种植方式,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南省十大名茶”等称号。
茶农正在采摘茶叶(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在陨石坑茶产业带,传统制茶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非遗黎族大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符小芳手持铁锅,娴熟演示炒茶工艺:“一芽一叶皆讲究,从采摘到杀青需在8小时内完成,才能锁住鲜爽度。”这项技艺已纳入省级非遗名录,成为茶文化活态传承的见证。
与此同时,海南农垦白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引入现代制茶设备,将黎族古法制茶工艺与现代标准化生产结合,推陈出新;海南五里路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则采用“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打造“零农残”茶园,开辟高端市场新赛道。
春茶吐翠,茶农忙碌。白沙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突破1.3万亩,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当地茶农融入产业链,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茶农符大姐笑言:“家门口采茶,一天能挣200多元。”
白沙绿以其“鲜、香、醇”的特质,成为“海南鲜品”区域公用品牌矩阵中的一抹亮色。随着“海南鲜品”品牌影响力的提升,2024年春茶预售订单同比增长45%,高端定制茶礼占比超三成。如今,白沙绿茶不仅畅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越过海洋,飘香非洲。
茶农正在采摘茶叶(央广网发 甘景轩 摄)
在产业延伸上,白沙探索“茶科技+茶文化+茶生态”融合路径。陨石坑茶园推出“茶旅+研学”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参与采茶、制茶、黎族茶道等活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文旅价值。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游客不仅能品茶,还能亲手制作茶饼,感受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让茶香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从陨石坑的“天赐秘境”到“海南鲜品”的品牌矩阵,从古法技艺到智能生产,海南雨林大叶茶正以生态之美、产业之兴、文化之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