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用青春践行长征精神
从校园到职场,从浙江到固原,梁浩始终坚守着内心的信念,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品质,而这一切都源于他青春时期的那段难忘经历——任山河之行。
2010年,梁浩作为一名初中生,参与了徒步任山河活动,“那是一段要翻山路程,一路上同学们互相搀扶,说着鼓劲的话,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走下去。”梁浩回忆起当年的场景,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上千人为了同一个目标,互帮互助,这种团结的力量深深震撼了他。
“这108里路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炼,也是一次成长。”梁浩感慨道,从那时起,长征精神的种子就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日后面对生活和工作挑战时的精神支柱。
2021年毕业后,梁浩在浙江工作,成为了一名绘图工程师,面对复杂的设计任务和紧迫的工期,他从不退缩,总是耐心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确保每一个设计环节都能达到最优的效果。
“2023年年底,我回到了家乡,加入了固原新玉祥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与保险公司的对接工作。”梁浩说,工作中,他经常遇到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摩擦,但他总是能够耐心地解决问题,安抚客户的情绪,协调双方的利益。他深知,只要坚持不懈、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自己。
2011年:黄土路上的青春回响
2011年清明节那天,朱雅茹带着激动的心情,背着行囊汇入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着任山河烈士陵园进发。他们选择用双脚丈量与英烈的距离——全程108里。
对于这些长期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行程还未过半,不少同学已经体力不支。抵达烈士陵园后,他们的双脚早已布满水泡。朱雅茹回忆道:“那天风沙很大,喝了水喉咙还是干得发疼。但看到那些墓碑的时候,我内心一震,突然懂得了先烈们用生命铺就的道路究竟意味着什么。”
让朱雅茹难以忘怀的,还有班上那个身材娇小的女生。
那名女生心脏不好,连开学时的军训都无法参加。但为了这次任山河徒步活动,她每日咬牙坚持锻炼,一点点克服身体的不适。终于,在临行前几天被医生告知可以参加活动。徒步途中,同学们自发轮流照顾她。返程时,男同学更是轮流背起她。背不动了,几个人就搀扶着,全程没人选择坐车,硬是一步一步走完了108里。后来老师告诉大家,他们是当时所有徒步任山河的学生中最早返回的一届。“那位同学坚韧不拔的毅力,还有全班同学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都让我由衷敬佩。”朱雅茹感慨万分。
一晃十四年过去了,每当朱雅茹在学习中陷入困境,或是在生活里遭遇挫折,她的眼前就会浮现出那年在黄土路上挥洒的汗水,以及那位女同学坚毅的脸庞。那次难忘的行走,让朱雅茹深刻领悟到: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珍贵的积累。年少时用一天时间征服的漫漫长路,早已化作她穿越人生重重关卡的强大底气,支撑着她不断前行。
2012年:英雄就是带伤前行的自己
2013年:别放弃 再坚持一下就到了
2014年:108里的丰厚馈赠
2014年,弘文中学第二十次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动如期举行。作为七年级新生中的一员,何璐满怀热情,踏上了期盼已久的征程。
“入学前就听说学校有这样的活动,很想参加。”何璐说,想到能和同学老师一起走那么远的路,充满期待,对自己来说,这就像是一次“大闯关”,考验的就是耐力和勇气。如今踏上工作岗位,这段徒步之旅的记忆和影响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退,反而更加深刻。
天还未亮时出发的队伍、行至山路时激昂的歌声、任山河烈士陵园鞠躬献花的身影、返程时没有停下的脚步、相互搀扶的背影、街道两旁拉起的横幅和阵阵欢呼……这是108里留在何璐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画面。
“毫不夸张地说,从那之后,每次学习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这108里。”何璐笑着说道,这一关都闯过去了,没有什么再让自己犹豫和畏惧,这是108里给予的最丰厚的馈赠。而以这样的形式缅怀革命先烈,红色基因也真正融入了当年那一群十三四岁少年们的血脉之中。“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毋庸置疑。”
“亲身经历过之后才觉得,走过任山河的青春更加圆满,走过任山河的人生也更加丰富。”何璐坦言,时光像流水一样缓缓流淌而过,再不复返,但在她的心中,那108里永远熠熠生辉,值得反复回味。
编辑:李智华 责编:李慧 审核:崔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