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一套家具,为何卖出百万?

从最初的小作坊

到如今三项非遗技艺的传承基地

20多人的团队里

8人是市级非遗传承人

一套家具价值超百万

他们的技艺究竟是如何练成的?

又是如何在坚守与传承?


图片

▲徐明胜师傅正在钉榫卯结构,组装太师椅。


阳春三月

宜昌市伍家岗区旭光村的

华贵木雕工艺有限公司内

馥郁的广玉兰花香

与车间木香交织

大红酸枝、缅甸花梨等木材堆叠如山

机床及工具的陈设、

匠人师傅的灰色成套工装

都让人有一种穿越回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错觉


图片


不管外部如何轮转

他们从事的

始终是质朴的木匠手艺活

7000平方米的工厂

被划分为3个区域

家具制作区域

木雕区域

漆艺区域

除了机器的声音

工厂内没有多余的杂音

师傅们专注着手上的细致活


图片

木雕师傅张培喜正在雕刻中式座椅的装饰组件


在木雕区

非遗木雕传承人张培喜

正雕琢着座椅的雕花组件

他布满老茧的双手稳如磐石

刻刀以毫米为单位游走

纹样渐次浮现

梅兰竹菊、渔樵耕读等经典纹样

在匠人手中化作灵动线条

“像这款木雕就包含有天然塔、

夷陵长江大桥、镇江阁

这些地标建筑

老手艺也要讲好城市新故事。”

张培喜介绍


图片

融入宜昌元素的木雕。

隔壁的家具制作区

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兰兵道

轻敲一件未上漆的黄花梨柜体

沉闷的回响印证着榫卯的严丝合缝

“这是燕尾榫、出头榫,

不用一颗钉子,

便能架起来木桌的结构,

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这位从17岁便入行的老匠人

为打造这张木桌已耗时两年


图片

▲出头榫和燕尾榫等共同建构起一张结构稳定的木桌。


每件家具历经数十道工序

匠人坚持“一器一图”

以手工对抗工业化复刻

为保证木作工艺纯粹

企业立下“一钉赔十万”的铁律

“曾有工人偷用铁钉,

次日便被我们辞退。

在工艺制作上,

我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创始人王志华说道

“西方有奢侈品牌爱马仕,

我们为何不能用传统技艺,

打造一个中国的奢侈品牌?”


图片

兰兵道在打磨博古架。黄翔 摄

木材品质不同

家具价格差异显著

特级手工生漆大红酸枝三人座沙发

售价达26.8万元

若搭配大茶几、电话茶几、小茶几

整套价格可达百万元


图片

▲耗时两年,价值20万元的木桌。


企业在发展壮大后

王志华并未故步自封

而是积极寻求突破

“我们每年都会带5名员工

前往苏州、温州等

产业成熟的地区考察学习,

一旦发现新的设计方案和技术,

就会及时引入企业。” 

正是这份对创新的追求

让企业不断焕发生机


图片

王志华为小孩传授木雕技艺。


连续三年

华贵木雕带着精心创作的作品

亮相上海国际家具展

其榫卯红木博古架

令欧洲客商惊叹不已

称其为 “东方魔法”


图片

▲用于做凉亭、牌坊、木架屋之类的穿峰斗架。


如今,公司的宜昌木雕被列入省级非遗技艺,宜昌漆艺·大漆髹饰技艺、家具制作技艺·宜昌木作技艺均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


但王志华有着更宏伟的目标。在市场定位上,他瞄准高端客户群体,拒绝低价竞争。在木材选材环节,他有着自己的严格标准:“同样的树种,生长环境不同,品质和价格差异很大。比如泰国海边的木材,因土壤肥沃生长迅速,价格相对便宜;而柬埔寨的木材密度高、质量优,我们优先选用柬埔寨木材,这是保障家具品质的关键。”


图片

兰兵道在准备画墨。黄翔 摄

尽管企业致力于非遗技艺传承

并与三峡大学等学校

合作开设培训班

但行业吸引力不足导致人才断层

王志华担忧道:

“当前,

核心技术仍依赖少数老师傅,

如何吸引新生代加入

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图片

来源 | 三峡日报

记者 | 周琤欣

编辑 | 贾怡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