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院长李稻葵受邀参加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仙鹤厅举办的“临甲7号沙龙” 交流会,并围绕中国全国“两会”精神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做主旨发言。席间,他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环球时报》、凤凰卫视,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日本共同社、德意志新闻社、《韩国经济新闻》、伊朗声像组织等海外媒体驻华记者及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记者进行了交流。本次交流会是“临甲七号沙龙”推出的系列经济专题首场活动,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佟晓玲大使主持。同时出席本次互动的还有外交部新闻司蒋小燕、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参赞杜萍、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处副处长崔竞、李超,参会国内外媒体机构达50家。
李稻葵指出,从经济政策层面解读,今年“两会”的重要性非凡,因为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新论述,预示着2025年将是经济转暖的一年。解读中国当前稳增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精神,既要考虑过去十几年间中国经济逐步放缓的现实,又要着眼于2035年远景目标和两步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两大政策方向值得关注:首先,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让中国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其次,强调要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意味着将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型研究,用科技的办法重新组合生产的过程。李稻葵认为,外界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关注点,应放在中国政策制定的规律上,而非仅停留在文件表面,要研究其背后的宏观层面思路及中央和地方层面推动政策落地的具体举措。
此外,李稻葵在会上还就中外记者关心的中美经贸关系、美西方技术封锁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影响、贸易战对全球南方国家影响、中国刺激经济后续举措、中国高质量发展如何惠及非洲国家和人民、中方如何看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用等问题等做出了相关回答。
稿件来源:中国公共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