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AI对中美影响:机制和测算 | 全球新时期研究(3)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CSC研究 宏观团队
图片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  周君芝、孙英杰
核心观点
中美风险资产乃至全球美元潮汐,需紧盯AI驱动的全球科技周期,AI发展阶段将决定全球资产“东升西落”的演绎路径。
科技周期传统三阶段“研发-->应用-->全面扩散”,本文据此观察 AI对中美两国影响,并测算AI对中美两国GDP的潜在拉动。
AI影响美国主要落在研发阶段,通过两条机制:投资机制(资本开支和设备投资);消费机制(财富效应和收入预期)。
AI影响中国主要落在应用扩散阶段,通过两条机制:重塑制造业、改造服务业。
AI对美国影响更侧重需求端,对中国影响更侧重供给端。原因是两国居民资产结构不同,工业链条也迥然有异。
当下AI仍处技术研发突破阶段,中美两国在AI技术上呈现共振与博弈并存格局。这是我们理解2025年股票科技主线的出发点。
摘要
引言
中美风险资产乃至全球美元潮汐,需紧盯AI驱动的全球科技周期,这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新课题。
AI发展阶段不仅决定中美两国风险资产的主线,还将决定美元潮汐是否从美国流向非美国家。即AI发展阶段将决定全球资产“东升西落”的方向。
一、分析美国经济和美国资产,需要高度重视科技周期。
历次美国资产和经济繁荣,都可见显著的科技革命。里根循环时期如此,克林顿时期亦如此。
科技革命对美国经济及美国资产为何如此重要?
我们认为分析美国经济增长和判断资产方向,需要关注三个周期,产业周期、信用周期、财政周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产业周期,对于美国,科技为代表的产业周期尤为重要。
产业周期向上可以抵御信用周期或财政周期向下的不利冲击。经济增长最佳时期和资产表现亮眼时期,必要条件是产业周期向上,信用周期和财政周期扮演着助力者的角色。
本次AI同样并不例外,AI技术发展深刻影响美国制造业投资,也带来2023-2024年美国资产突破信用和财政周期制约。
二、AI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落在研发阶段。
AI影响美国的机制主要有两条:投资机制和消费机制。
投资机制又可以细分为两条作用渠道:其一,AI技术催生研发环节产业资本开支增加。其二,AI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设备投资升级。2024年,美国数据处理和托管服务行业的GDP增加值占比达1.8%,创历史新高,反映出AI相关行业的R&D投资快速增长。
消费机制可以细分为两条作用渠道:其一,财富效应,AI科技股繁荣,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其二,收入效应,AI带来投资和消费扩张,最终带来就业景气。2022年以来,美国居民收入细分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增速高于其他类别。这是支撑美国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此外,2022年以来,美国服务业行业收入增速高于制造业行业收入增速。
美国科技周期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落在需求端,并且制造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共振,经济增长和风险资产上行共振,这就导致美国科技周期带有强烈的顺周期特征。这也是美国资产大周期上高波动的底层原因。
三、AI对中国影响主要落在应用推广阶段。
AI科技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传导途径类似于美国。不过,美国和中国产业链位置和比较优势有所差异, AI科技在不同阶段进展对两国经济影响程度不一样。
AI研发阶段,上游资本开支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较小。AI发展路径中,中国经济受影响最大的阶段应该是应用落地和扩散阶段。
其一,AI应用落地阶段,制造业智能化将重塑中国制造业。其中,AI制造业落地应用第一阶段,改进信息数据处理方式,帮助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AI制造业落地应用第二阶段,重塑传统制造业,制造业或出现大规模设备更新换代。
其二,AI技术扩散阶段将重塑服务业从而带动新业态。AI服务业落地应用第一阶段,AI相关软件行业扩张为主。AI服务业落地应用第二阶段,创造新业态,满足多维需求。
相较美国,AI对中国的影响有所不同,AI研发阶段对美国影响更大,AI应用落地阶段对中国影响更大。此外,AI对美国经济影响更多侧重需求端影响,AI对中国经济影响更多侧重供给端。
所谓需求端,AI在研发阶段,巨量资本开支首先影响制造业投资扩张,同时巨量资本开支吸引全球资本流向美股,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并最终提升居民收入预期,撬动居民消费扩张。
所谓供给端,AI应用落地阶段,AI技术重塑中国的制造业以及服务业,最终带来全社会效率提升。
四、结论:中美两国或将分享AI科技红利。
AI基础设施投资及技术扩散投资将小幅提升中美两国经济增长(2025年0.2 pct左右),前期研发支出阶段美国增幅高于中国,后期AI与制造业结合阶段中国有望快速追赶。
AI之所以对中美两国经济的影响机制、主要落定阶段以及影响侧重存在差异,根源在于中美两国在三个方面存在差异。
其一,比较优势差异。美国擅长研发,中国擅长制造,中国尤其擅长低成本大规模制造。
其二,产业结构不同。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传统制造业竞争力趋于下降。中国以制造业见长,房地产和建筑业体量庞大。
其三,资产负债表有别。美国居民更多配置股票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中国居民更多配置房地产等实物资产,股票为代表的金融资产占比低。美国居民和企业部门杠杆率低;中国居民和企业部门处于去杠杆阶段。
一个传统的科技周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技术进步突破、技术直接应用、技术全面扩散。
我们认为,本轮AI驱动的产业周期,尚处于技术研发突破阶段。原因是当前AI上游资本开支仍然高速增长,AI技术应用及背后的商业模式、AI技术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仍在探索之中。
Deepseek这一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中国科技快速发展。作为追赶者,中国仍然有望从技术的资本开支阶段获益,与美国共享AI科技红利。
目录
图片
正文
1
AI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落在研发阶段
(一)两条投资机制,资本开支和设备投资扩张
AI技术发展深刻影响美国制造业投资,主要有两条影响机制。
机制一,AI技术催生研发环节产业资本开支增加。AI相关直接投资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I产业高端制造厂房建设扩张,数据处理行业增加值提升。AI产业浪潮+政策补贴共同推动美国高端制造业投资,例如半导体制造、数据中心建设、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AI发展不仅推动硬件投资,还带动数据处理、云计算、AI训练等服务行业的扩张。2024年,美国数据处理和托管服务行业的GDP增加值占比达1.8%,创历史新高,反映出AI相关行业的R&D投资快速增长。
机制二,AI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设备投资升级。展望更远期的未来,AI终将走向应用。一旦AI走向应用,最先受益的必然是跟AI联动紧密的高端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制造方向升级。例如AI能够结合自动化生产线、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子、航空等制造业。
图片
图片
二)两条消费机制,财富效应和收入扩张
AI技术快速发展,通过两条关键途径影响居民消费,即财富效应和就业收入增长。
机制一,财富效应,AI科技股繁荣,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AI科技的兴盛直接催生股市的繁荣。2022年以来,美国居民收入细分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增速高于其他类别。这是支撑美国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机制二,收入效应,AI带来投资和消费扩张,最终带来就业景气。由于AI科技首先表现在研发开支高速增长,美国经济繁荣,就业扩张。加上财富效应推动居民消费扩张,进一步带来服务业就业景气。2022年以来,美国服务业行业收入增速高于制造业行业收入增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AI带动美国较强的顺周期波动
需求构成角度,AI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落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板块。
国民经济角度,AI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落在居民和企业两大内需部门。
拉动线索角度,AI对美国经济影响主要通过两条机制,投资机制(资本开支)、消费机制(财富效应和收入增长)。
这两条机制决定了科技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较为深刻,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美国科技周期对资产、经济等指标带来深刻影响,科技周期的影响也超过美国信用和财政周期。
每一轮科技周期上行时期,美国科技相关资本开支大幅扩张,此时美国资产在高位运行(强美股-强美元-高美债利率),经济也处于景气周期状态,哪怕这一阶段美国货币流动性偏紧,信用周期处于收敛状态,哪怕财政收缩。
第二,美国科技周期往往带来经济和资产强烈的顺周期波动特征。
科技带来增长提振,对美国资产、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投资消费等多个维度均形成正向共振,最终美国经济螺旋式上行。反之,当美国科技处于下行期,科技无法提振增长,美国资产、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投资消费等实体需求,这些维度便进入螺旋式下行。
第三,美国科技周期本质上是美国实际利率的最终决定变量。
美国科技周期对美国经济的独到影响,还体现在实际利率维度。R&D投资为代表的科技周期与代表经济实际增长的实际利率耦合。实际利率映射的是潜在增长,所以美国科技周期本质上是美国实际利率的最终决定变量。
图片
(四)AI对美国GDP影响的尝试性测算
虽然AI对美国的投资和消费都有影响,但消费维度取决于股市涨幅,投资方面影响更清晰。本文聚焦投资机制下AI对美国经济的拉动。
我们先测算AI直接相关的资本开支扩张(例如,芯片支出,数据中心建设等),最终能够撬动多大增量GDP;其次测算AI与传统产业结合所产生的增量投资,具体包括四个典型行业:AI+手机,AI+PC,智能驾驶(AI+汽车),智能机器人(AI+机器人)。
①资本开支扩张机制。AI直接相关的软件硬件投资直接拉动2025年美国经济(以实际GDP增速表示,下同)增长0.15 pct,拉动2028年美国经济增长0.24 pct。
②AI技术扩散拉动的设备投资扩张机制。四大典型行业扩张提升美国2025年的GDP实际增速0.09 pct,提升2028年GDP实际增速0.14 pct。
③综合来看,两个维度提升美国2025年的GDP增速0.24 pct,提升2028年GDP增速0.38 pct。
图片
2
AI对中国影响主要落在应用推广阶段
(一)AI技术扩散阶段技术渗透撬动制造业重塑
AI科技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传导途径类似于美国。不过,美国和中国在产业链位置和比较优势方面有所差异, AI科技在不同阶段进展对两国经济影响程度不一样。
AI研发阶段,上游资本开支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较小。
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进步,不仅证明了中国科技的快速进步,而且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中国AI科技的信心,促进了中国AI领域投资增长。然而中国在AI研发领域上的后起之势,不代表AI研发阶段中国增长就能迎来大规模改变。
关键原因有二。一是中国AI领域大规模投资慢于美国;二是研发阶段AI投资规模不足以撬动中国整体投资。以2025年为例,中国代表性科技巨头资本开支明显提速,但相对中国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影响较小。
AI应用落地阶段,制造业智能化将重塑中国制造业。
AI制造业落地应用第一阶段,改进信息数据处理方式,帮助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
AI的特征在于深度挖掘与智能分析大量数据,能够以“人类智力”的方式思考决策。
AI落地应用初级阶段,AI主要应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优化决策流程、提升生产效率等关键环节。
AI制造业落地应用第二阶段,重塑传统制造业,制造业可能出现广泛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换代。
AI落地第二阶段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模式变革(如之前互联网催生的柔性制造)和创造新的产品形态(如之前移动互联网推动的智能电视)。
中国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工业品生产国,涵盖不同层次制造业体系,拥有汽车、手机、电脑等完整产业链。传统工业品进入需求平稳阶段,AI技术扩散有望重塑传统工业品,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AI落地应用阶段,中国最有可能全方位超越美国从而主导AI应用进展。历史维度,正如之前果链对于中国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AI技术扩散阶段将重塑服务业有望产生新业态
AI服务业落地应用第一阶段,AI相关软件行业扩张为主。
一方面,AI会产生替代效应,金融、法律、电商等部分从业人员需求可能由AI满足,企业享受更多的是“降本增效”。另一方面,AI创造了全新服务行业,主要以AI为核心的数据、训练、培训等软件行业扩张为主。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是支撑AI软件行业高速发展的驱动力。
AI服务业落地应用第二阶段,创造新业态,满足多维需求。
AI能够与传统服务业行业结合,从而创造全新消费场景。AI与交通、政务、医疗、就业等深度融合,形成“AI智能体+行业”的新型服务生态。“AI+业态”不是两种业态的简单叠加,而是满足了传统行业约束下的“潜在需求”。例如,“AI+业态”将以更低成本满足更加长尾的用户需求。回顾上一轮移动互联网对于服务业的改造,电商行业的出现不是简单替代线下零售,增量来自于满足消费者的潜在或者长尾需求。蚂蚁集团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运行逻辑类似。
“AI+业态”可能改变传统交互方式和娱乐方式,因而,有望诞生全新交互娱乐方式。例如,互联网时代的YouTube,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抖音。
图片
(三)AI技术扩散对中国经济影响更多落在供给层面
相较美国,AI对中国的影响略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AI研发阶段对美国影响更大,AI应用落地阶段对中国影响更大。
其二,AI对美国经济影响更多侧重需求端影响,AI对中国经济影响更多侧重供给端。
所谓需求端,AI在研发阶段,巨量资本开支首先影响制造业投资扩张,同时巨量资本开支吸引全球资本流向美股,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并最终提升居民收入预期,撬动居民消费扩张。
所谓供给端,AI应用落地阶段,AI基础重塑中国的制造业以及服务业,最终带来全社会效率提升。
之所以中美两国在AI不同阶段收益程度不同,AI影响经济的作用渠道不同,根源在于两点:
其一,美国居民资产中股票占比更高,居民财富效应更易受美股影响。
其二,美国制造业链较短,中国工业链条较长,所以在AI应用落地环节受益程度或不如中国。正因为工业链条较长,所以AI早期研发阶段,资本开支对中国总投资的影响不如美国显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AI对中国GDP影响的尝试性测算
由于应用阶段尚早,且AI应用落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或将面临一轮重塑。从服务业角度较难匡算A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们着重考虑两个维度:维度一,第一阶段AI的直接投资效应(AI基础设施投资),以及维度二,展望未来,第二阶段的AI扩张效应,即AI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催生行业增量,同样考虑以上提及的四个典型行业。
①AI基础设施投资增扩,直接拉动2025年中国经济(以实际GDP增速表示,下同)增长0.03 pct。与之对比,2025年AI拉动美国经济增长0.15 pct。
②AI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催生增量行业增长,提升中国2025年的GDP增速0.15 pct,提升2028年GDP增速0.2 pct。
③综合来看,两个维度提升中国2025年的GDP增速0.18 pct,提升2028年GDP增速0.2 pct。
图片
3
结论:中美两国或将共享AI科技红利
对美国而言,AI研发阶段对美国经济和资产影响更大。对中国而言,AI应用阶段对中国经济和资产的影响更大。
AI产业的进展对于中美两国经济的影响不同,背后原因在于三点:
其一,产业结构不同。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传统制造业竞争力趋于下降。中国以制造业见长,房地产和建筑业体量庞大。
其二,比较优势差异。美国擅长研发,中国擅长制造,而且中国特别擅长低成本制造。
其三,资产负债表有别。美国居民更多配置股票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中国居民更多配置房地产等实物资产,股票为代表的金融资产占比低。美国居民和企业部门杠杆率低;中国居民和企业部门处于去杠杆阶段。
图片
(一)研发突破阶段,AI影响对美国影响更大
美国更多受益于技术突破阶段,原因有三:
其一,美国是技术先发者,技术突破阶段,存在技术门槛,国际间竞争相对缓和。
其二,上游大量资本开支推动美国投资增长,产业繁荣的现实和乐观的预期使得股市为代表的风险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居民财富效应带动收入和消费增长。
其三,美国会采取技术封锁的方式遏制后发国家的追赶。本轮AI科技浪潮中,美国联合其盟友联合采取技术封锁的方式阻碍中国科技产业进步,例如,设备出口管制、技术转让限制、投资限制等方式。因此,在本轮科技浪潮的初期,早期美国呈现“一家独大”的格局。
不过从Deepseek这一标志性事件来看,尽管面对外部压力,中国科技进展仍然快速推进。因此,作为追赶者,中国仍然有望从技术的资本开支阶段获益。
图片
(二)衍生突破阶段,AI影响对中国影响更大
长期视角,中国制造业优势将在AI技术落地应用阶段爆发。
由于美国制造业体系衰弱且生产成本高昂,美国并不擅长降本增效。美国还缺乏庞大的制造业产业链来推广引用新技术。因此,技术应用和扩散阶段,美国可能会被其他竞争国家超越。
中国制造业体系完整,低成本生产制造能力突出,应用场景多维且丰富。因此,中国在AI技术应用阶段与扩散阶段表现将更为优异,超越美国成为后起之秀的概率更大。
图片
图片
风险提示
1、美国经济可能走弱。高利率限制下,美国经济可能加速放缓,甚至可能出现衰退,从而影响全球经济和资产价格。
2、全球地缘政治面临不确定性。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带来新的供给冲击,从而影响全球通胀和经济增长。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扰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风险偏好。
3、美国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表现。
4、全球经济弱复苏,美国与非美经济分化,非美经济体可能会遭受美元回流美国的冲击,从而经济复苏节奏存在不确定性。
5、其他非美经济体指美国以外的经济体,并不指代某一特定国家,尤其不是特指中国。其他非美经济体的诸多经验并不可以直接照搬至中国。如果直接照搬国外经济体经验,可能对于一国经济分析产生误判。
6、本文仅测算了AI对于美国、中国经济和部分行业的拉动效应,可能因地缘政治、贸易摩擦、政策不确定性等存在测算偏差,测算结果并不代表最终实际增速。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AI对中美影响:机制和测算——全球新时期研究(3)》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3月31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周君芝,执业证书编号: S1440524020001
本报告分析师:孙英杰,执业证书编号: S1440524070002
图片
图片
图片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CSC研究 宏观团队)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宏观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关注本订阅号或接收、阅读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中信建投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订阅者若使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产生误解。提示订阅者应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说明、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意见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其他部门、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内容、意见不一致或相反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中信建投没有将此内容、意见向订阅者进行更新的义务。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本订阅号所载内容、意见仅供参考,亦不构成任何保证,订阅者不应单纯依靠本订阅号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信建投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著作权归属于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42
0元!0元!0元!豌豆数理思维,锻炼孩子逻辑思维!
广告豌豆数学思维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