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1

评论

11

5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紧急叫停低息消费贷,释放重要信号!

图片


史上最低利率的消费贷突然被叫停,意味什么?


看似只是个利率调整,实则暗藏三大博弈逻辑:


第一,防风险仍要重于强刺激;

第二,中美博弈下暂时不会降息;

第三,居民继续加杠杆,解决不了问题,还要回到调结构。


今天聊聊消费贷叫停3%以下利率背后的深层考虑。


图片


1


前几天提振消费专项方案,提到要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于是很多银行开始卷:


利率最低2.4%了,额度有50万,时间最长能七年!


这可是无抵押的信用贷啊,这价格相当于白送钱了!


毕竟现在首套房贷利率都不允许低于3%,民间借贷动辄超过10%。


所以肯定很多以消费名义搞出来,去支付房贷或首付;


要不就赶紧还自己欠别人的一屁股债,毕竟欠银行钱不会有大哥锤死你。


当然肯定也有借钱炒股,甚至炒币的!


所以政策一出,很多人认为对股市、楼市是重大利好。


结果周末高层就出手了,不让消费贷出现3%以下的利率。


为啥?


因为风险太大了!


毕竟要仅仅是套出来置换房贷那还是好的,算让利于民了,还帮着托了楼市,更大的风险是什么?


是以个人名义贷出来的钱,流向一些融资保理项目,变相形成二次放贷,这是妥妥的推升泡沫啊!


这里面有金融蛀虫分食利益,有向不符合风险要求的机构放款,不就是次贷了吗?


当下银行业的不良压力已经在增大了,普遍上升50%以上,以工行为例,个人经营贷不良率从0.86%,跳升到了1.27%!


其他行还不如他,比如农行不良率1.39%,建行1.59%!


而且当下的环境,那是一人老赖,全家不愁!


谁在乎上失信?


尤其借了银行的钱,更是高枕无忧了!


关键风险增加了不说,3%的贷款利率,很多银行都得是赔钱!


你算笔帐就很清楚了,银行资金成本大概1.3%,员工工资绩效管理成本0.7%,还有1%-2%的坏账率,综合成本至少在3.0%以上!


放2点多能不亏吗?


那银行不是傻吗?干嘛还要低价借?


因为你存在银行的钱本质是他的负债,哪怕你嫌他的存款利息利低,哪怕只有1%,那都是他的成本,他得把钱借出去才能赚钱!


现在是存款屡创新高,就是没人愿意借钱啊!


不然以银行的调性,但凡能多赚一块,他会赔着干吗?


本质还是行情只有这个水平才能借出去。


另一方面银行存款的利率肯定会越来越低,银行现在的净息差已经从19年的1.9%降到了1.4%。


贷款高价放不出,存款给的出去的利息必然也会越来越少。


其实银行内卷消费贷价格的本身也是市场行为,就是供过于求!


按理说没人借你就降啊,你降低房贷利率才可能有更多钱买房,才可能有更多人借钱,就应该整体降息啊!


但问题是降不降息我们说了并不完全算,我们仍然是跟随美联储的。


现在是美国不降息,我们也就不降息,不然我们和美元的息差增大,也会加大资本外流。


前几天美联储不仅没降息,还在故意炒作加息的预期,这也是中美博弈的重要一环。


所以这次消费贷要求利率必须要在3%以上,说明暂时还是跟随美联储,不会降息。


2


既然有那么多问题,为什么之前促销费文件里,还要讲增加消费贷呢?


很多人开玩笑说刺激消费是在发钱跟涨薪中选择了放贷。


其实原因很简单,贷款是有杠杆的,发钱没有,而你的消费就是别人的收入。


所以理论上想通过放贷来拉动消费,然后提升收入,让经济回暖。


但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为什么消费一轮轮刺激效果不佳?


本质就是刺激的群体不对,这是结构性问题。


你说大家没钱,银行的140万亿存款是啥?


想要真正解决,是要让有钱人愿意投资和消费,从底部刺激,当然是没啥效果。


让居民继续加杠杆去解决高杠杆的问题,能行吗?


如果消费贷实行3%以下的超低利率,本质上就是在继续透支未来利润空间。


这种"撒钱式"刺激即便短期能拉动消费,但长期看反而可能加剧资金空转。


而廉价资金疯狂套现涌入,也会增加产能压制消费。


你说那我提升消费贷的量,但是利率不降,那可能吗?


总结起来,就是靠信贷刺激消费,是不行的。


在当下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实体内卷,如果贷款再内卷会如何?


你想银行把贷款放出去,又不增加风险,也是不可能的,没有既要又要。


最关键的,是这么玩,压根刺激不了什么消费,反而会出现低息贷款置换高息的债务,或者流向次级贷款。


而且银行净息差因此继续收缩,银行风险就更大了。


促消费当然很重要,最终还是得靠内部分配改革和财富结构优化,光靠信贷肯定不行。要在把银行拖下水,代价还是大家的。


所以现在叫停,也是在纠偏,不能光想着用杠杆解决问题,还是要回到调结构和再分配问题。



图片


2025,何去何从!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