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这家教培机构又被曝光了

AI划重点 · 全文约1589字,阅读需5分钟

1.嗨学网再次陷入退款难舆论,消费者投诉称被营销老师引导购买价值2500元的VIP课程包。

2.然而,消费者在付费次日发现承诺的服务集体失踪,班主任提到退款就秒变“甩锅侠”。

3.业内人士指出,教育机构采用先低价课引流,再用焦虑营销推高价班,最后用格式合同堵死退路。

4.目前,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嗨学网的投诉量超8000条,九成以上直指“诱导消费”“退款难”。

5.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消费者提供法律武器。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曾被“315晚会”点名过的嗨学网,近期再度陷入退款难的舆论之中。

有消费者投诉称,她原本只是想买套教材计划备考CPA(注册会计师),但却在嗨学网咨询老师的“花式”营销下,稀里糊涂地购买了价值2500元的VIP课程包。

据介绍,这个课程包括“6科课程,4年免费重修,最长学5年”“不限次数在线答疑”“预约名师电话一对一专辅”“入学测试建立专属学习计划”等13项内容。

图片

对于该消费者担心售后服务质量以及能否退款等问题,该咨询老师承诺:“后面有退款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沟通的”“只要理由合理,我们会同意的”。

可这份安心仅持续了24小时——付费次日,除了助教例行公事般的“每天能学几小时”的询问,所有承诺的服务集体失踪,而所谓的“班主任”一提到退款就秒变“甩锅侠”。

而当她以“未观看课程”为由申请退款时,却遭到了客服拒绝。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所谓的《课程协议》,付款前只以手机弹窗形式闪现,密密麻麻的条款中,这条“霸王条款”被刻意折叠在不起眼的位置。

图片

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教育机构把卖课变成‘割韭菜’——先用低价课引流,再用焦虑营销推高价班,最后用格式合同堵死退路。这种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在赌学员的维权成本高于学费。”

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嗨学网的投诉量超8000条,九成以上直指“诱导消费”“退款难”。

图片

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在线教育机构,注册资本超4000万元,旗下控制着7家教育公司,业务版图横跨北京、成都、西安。

但是表面光鲜的履历背后,却是屡教不改的“黑历史”——早在2020年央视315晚会上,嗨学网就因“退费难”被曝光。当年记者暗访发现,销售员为冲业绩,甚至承诺“考不过就退费”,但真到退费时却百般刁难。

天眼查数据显示,嗨学网关联的成都嗨学乔戈里等子公司,近年来因“合同纠纷”“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多次被告上法庭。

此外,其官网宣称的“教学中心”,在学员口中成了“催收中心”。

有学员投诉称“报名后没等来教材,却等来每天三次课程升级推销电话。”

图片

在深挖嗨学网事件的同时,我们发现还有不少机构被曝出类似问题,引发新一轮信任危机:

2024年4月,辽宁多名消费者投诉称,报名中公教育“不过全退”公务员考试协议班后,机构以“分期退款”名义拖延,甚至要求学员签署“放弃追责声明”才能拿到部分退款。

根据一名学员晒出聊天记录显示,工作人员直言:“公司资金紧张,要么等三年分期,要么接受五折退款。”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中公教育因退费纠纷被起诉案件超600起,2024年3月更被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2024年3月,上海市消保委点名批评环球网校“自动续费”乱象:用户购买199元课程后,页面默认勾选“连续包年”,且关闭入口隐蔽。

更离谱的是,有消费者卸载APP半年后仍被扣费,客服回应:“系统默认课程未完结,无法终止扣款。”

2024年3月,杭州家长王女士投诉称,花2.6万元为孩子购买掌门1对1“清北名师课”,实际上课老师却是某二本院校兼职大学生。

面对质疑,客服搬出合同条款:“师资介绍仅供参考,最终以实际安排为准。”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已就此事立案调查,认定其涉嫌虚假宣传。

可喜的是,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一记重拳砸向预付式消费乱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决预付式消费领域群众反映集中的卷款跑路、霸王条款、收款不退等问题。

该司法解释明确规定:

  • 七日冷静期:消费者充值后七日内可无理由退款;

  • 霸王条款无效:“概不退款”“丢卡不补”等格式条款直接作废;

  • 举证责任倒置:商家若拒不提供消费记录,法院将支持消费者主张。

    图片

这意味着,像上述这样“付完钱才发现条款猫腻”的消费者,终于有了法律武器。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吴景丽接受采访时,进一步解释道:

如果经营者和消费者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法律会做出不利于经营者的一种解释,这个规定实际上也是倒逼经营者与消费者签订合同,更好规范市场,引导经营者去签订合同;

如果是经营者拒不提供证据,比如经营者一般会掌握消费合同,掌握消费的交易记录、次数、内容、每次的交易金额、还剩下的余额,他能提供证据,但是实践中如果拒不提供,我们也要让经营者来承担责任,做出对经营者不利的司法解释。

教育不是一锤子买卖,机构与其花心思设计退款障碍,不如把资源投入到课程研发。当学员真正学有所获时,退费纠纷自然消失。

毕竟,没有人愿意在追求知识的路上,先修一门“维权专业课”。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4月18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