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证券类私募机构在华备案登记数量持续增加,展现出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强烈信心。截至2025年3月28日,我国外资证券类私募机构已增至35家,其中范达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为2025年首家完成备案登记的外资证券类私募机构。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参与中国市场的机会。
外资证券类私募机构的备案登记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7年至2022年是备案登记的高峰期,年均新增机构不少于3家,其中2020年更是达到8家。然而,自2023年起,备案登记速度有所放缓,2023年和2024年均仅新增1家机构。尽管如此,外资证券类私募机构的总量仍在稳步增长,显示出中国市场的长期吸引力。
从管理规模来看,外资证券类私募机构普遍规模偏小。数据显示,24家机构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下,占比达68.57%;管理规模在5亿元至10亿元之间、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以及100亿元以上的机构分别有1家、4家、3家、2家、1家。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百亿元级外资证券类私募机构,其于2018年6月29日完成备案登记。
在基金管理人类型方面,主观私募机构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上述35家外资证券类私募机构中,21家为主观私募机构,占到总量的60.00%;6家为量化私募机构,占到总量的17.14%;5家为混合私募机构,占到总量的14.29%;另有3家机构暂未划分类型。这一分布表明,外资证券类私募机构在投资策略上更加注重主观判断,同时也逐步引入量化策略,以应对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外资证券类私募机构的持续扩容,离不开中国监管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和中基协不断优化外资私募的备案登记流程,为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便利。此外,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也为外资私募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科技、消费、医疗等领域,中国市场的成长性和创新性吸引了大量外资机构的关注。
展望未来,外资证券类私募机构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机构有望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投资机会。同时,外资私募的进入也将推动中国私募行业的国际化进程,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可以预见,外资证券类私募机构将继续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