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热议雷军,热度堪比明星,雷军是造车又不是进娱乐圈
上周,除了《奔跑吧》剧组去武汉录制综艺节目的热度,便是小米雷军回武汉大学母校,顺便拍了一组小米YU7宣传照的热搜了。
全网各种讨论,有聊新车的,有聊雷军时间管理的,有聊拍摄角度的,一组硬广愣是整出了娱乐明星的架势。雷军的热度果然还是无人能及,科技圈和汽车圈之外,俨然有往娱乐圈发展的趋势。
作为科技企业CEO,雷军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大家关注新车可以理解,关注雷军也可以理解,但过分聚焦细节,是不是有些过了?
上一次,雷军从6楼天台上往地上扔涂有“防弹涂层”的西瓜,也引发众多围观和讨论,其宣传的汽车“防弹涂层”,也瞬间被全网所熟知,更加深大家对小米SU7 Ultra电池包安全性的认知。
除此之外,两会提案、“皮衣门”以及黑河冬测等,也让雷军频上热搜。
这几件事看起来都不大,但由此带来的流量效应却正好相反。雷军俨然已经成了行走的流量机,人到哪儿,哪就有流量和热度。
就当下来看,雷军的流量效应无疑是带有正向加成的。小米汽车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雷军的功劳。然而长远看,这究竟是好是坏,也许就不那么容易做判断了。
之前,周鸿祎还高喊打造个人IP,如今已经没人再提,因为雷军只有一个,而打造个人IP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看似有模板和黄金公式,实际不过是幸存者偏差。
上一个学雷军的已经销声匿迹(比如哪吒张勇、极越夏一平),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企业家或CEO是否有必要打造个人IP,以及个人IP是否真能给企业带来正向增益?
车圈的流量机,不止雷军,长城魏建军、华为余承东也是。魏建军有争议,但行业地位在那里摆着。而余承东就点“口无遮拦”、“人红是非多”了。最近一次,是关于华为PuraX(7499元起)的“人人都买得起”,被无数人吐槽和嘲讽。前不久还因为与刘亦菲的微博互关,引发个别网友的恶意造谣,逼得余承东赶紧澄清“绯闻”。
雷军当然也逃不过流量鬣狗的魔掌,各种AI黑料和玄幻小说一般的跌宕故事,成为他们割流量韭菜的丰富佐料。
这个世界很奇怪,失败者或落寞者的故事与忠告没人听,而成功者的信徒却蔚为壮观。
如今,小米和鸿蒙智行蒸蒸日上,所以雷军和余承东似乎说什么都是对的,即便翻车,也无伤大雅。假如这两家企业不行了——销量差了,亏损严重了,甚至开始降本增效了,那么雷军和余承东还能呼风唤雨,携流量以令天下吗?
在玩流量方面,车圈不是没有前车之鉴,而雷军和余承东也不是完人。
乘风时,扶摇直上九万里;风停了,是继续飞翔,还是摇摇欲坠,便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