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9

评论

45

9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1978年,郭沫若病逝,妻子整理遗物时发现一段往事,后自缢身亡

1978年6月12日,86岁的郭沫若病逝。1979年2月25日于立群自溢身亡,享年63岁。

图片

漓江的雾霭漫过象鼻山时,郭沫若在游船甲板上铺开宣纸。墨汁在澄心堂纸上洇开,他却迟迟没有落笔。1963年的春风裹挟着水腥气扑面而来,远处渔火在暮色中明明灭灭,像极了1937年上海沦陷那夜的炮火。

"任之,风大了。"于立群将灰呢大衣披在他肩头,腕间沉香念珠撞出细碎清响。郭沫若望着妻子眼角新添的纹路,突然想起二十五年前初见时,她穿着月白旗袍在重庆防空洞里教流亡儿童唱《松花江上》的模样。那时她的眼睛里燃着两簇火,而今却被岁月淬成了温润的玉。

图片

游船转过九马画山,船工唱起桂剧小调。郭沫若忽然提笔狂书,墨迹在宣纸上奔腾如漓江春水:"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莫虚陈"。笔锋陡转处,纸面裂开细纹。于立群默默将镇纸换成青铜雁鱼灯——那是1958年他率团出访东欧时,特意从华沙旧物市场淘来的。

图片

1974年深秋,郭沫若最后一次走进书房整理手稿。肺癌让他的手指不住颤抖,宣纸上的"女神"二字洇作团团墨渍。于立群将丈夫的手拢在掌心,惊觉这双曾写下《雷电颂》的手竟已枯瘦如冬日竹枝。窗外白果簌簌而落,在青砖地上铺出满地金箔。

图片


四年后的春夜,于立群在整理遗物时发现檀木匣中的旧信。泛黄信笺上是三十八年前姐姐寄自东京的绝笔信,边角已被磨出毛边。"沫若君与我...已有三月身孕"的字句刺进眼底,信纸上的泪痕早凝成琥珀色的盐晶。当年她从重庆防空洞捡回这封信时,怀胎七月的姐姐已在千代田寓所悬梁三日。

图片

翌日清扫的保姆发现,那盏长明灯芯里插着支并蒂莲银簪,簪头"沫"字被烧成焦黑。故宫修复师后来在灯盏夹层发现两缕交缠的青丝,经DNA检测,分别属于1937年与1978年的春天。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