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套好房子
从关注「青岛楼市研究员」开始
正文2317字,预计阅读时间:可能6分钟

文/观察员老王
如果从土拍市场来看,一季度的中国楼市,如同初夏。
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地王频出,土地已然杀疯了。成都的底价破了4万元关口,杭州的新地王则是88209.06元/平方米,3月初的时候上海也拍出了一块全国地王,楼面价高达16.23万一平。所以,有业界同行用“失控”来形容当下的土拍行情。
就连隔壁济南,月末的土拍市场也十分热闹。中海力克多家央企,以竞拍249轮的代价,以148621万元总价,溢价50.7%,楼面价9750元/平米的成本,拿下盛福片区DSF-09-04地块(大地块)。
反观青岛的土地市场,真是比两负一平的海牛,还让人叹气的存在。
楼市进入双轨制周期后,天赋异禀的青岛,怎么就混到了这步田地?

前不久,青岛再次发布了公积金新政,贷款的金额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二孩家庭贷款的压力进一步降低。然而,老王对于这些政策的评价只有四个字:杯水车薪。现在青岛楼市不振,民众买房积极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只有一个:二手房依然在降价的轨道之上,而且丝毫没有扭转的态势。稳住二手房的价格,进一步增加二手房的流通性,才是关键。遗憾的是,最近三年,青岛在存量市场调控上,没有任何让人眼前一亮的动作,反而是混招频出。上个月,杭州第一个原拆原建的小区要交付了。仅用了84天完成签约、66天完成腾房,一年多完成项目建设,“浙工新村速度”,为杭州乃至全国老小区有机更新树立了全新的样板。这个位于市中心的老小区,在变成人车分流、精致水系、电梯洋房的“新盘”之后,很多老业主准备卖5万元/平方米,周边的老房子行情只有2万元/平方米-3万元/平方米。青岛,作为一个拥有绝对地段逻辑的滨海城市,比杭州推进此事更具“地利”条件。我们看沿海一线,从唐岛湾,团岛湾区,再到浮山前,四姜一湾,这一线有大量地段一流、品质末流的老房子。甚至是大几千万的别墅区,公区也是破旧不堪,没有足够的车位,建筑有必要翻盖重建。业主们不差钱的,相关部门做个组织协调者,把整拆整改做一些政策的松绑和倾斜,这些小区焕然一新后,身价必然倍增。咬牙做出一两个样板之后,周边小区的居民参与的热情也就高涨了。有些老业主也许经济条件不好,但是在改造的背景下,是不是老房子也能卖上价去了?海边做得成熟了,然后就沿着地铁线去找一些低密的老房子继续整拆整改。这项工作做好了,青岛的二手房就会彻底告别无差别下跌的局面,而且可以释放一大批卖旧买新的购买力。然而,目前青岛这方面的工作,仅限于相关领导做客网谈节目时的口头支持。青岛第二项应该做的工作,是以旧换新。整拆整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按照日本的先进经验来看,要引入成熟的房建企业来具体落地。但是,对于有利润有追求的企业而言,不是所有的老房子都能算过整拆整改的账来的。那么,像台东、老四方一些容积率很高的散盘,业主自己经济能力也有限,实在拆不动也改不动,怎么办?第二招,以旧换新。平台公司可以先选定几个通勤便利的区域,然后按照市场价去估价,用现金+房票的形式去收购那些老房子,然后整体装修为青年公寓,出租给青年人或者保障人群。青岛目前的依旧换新,还停留在依靠中介的层面上。但是品牌中介做以旧换新,要吃三块利润,而且资本主导的换新,一定是建立在打压老房子房价,快速卖出的套路之上的。市场都烂成这个样子了,“相关部门”又出了一大混招:建造了两个配售型保障房项目。这些项目的建筑开发成本,我们直接拿来补贴给符合条件的受众,然后把装修补贴、家电补贴也都和这些房子挂上钩,是不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但是,我们耗费有限财力建起来这样的房子,不但让以前本来就难卖的二手房更难卖了,而且对于保障房周边的新房也是个冲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房子,保利和颂等商品房在压力之下价格一降再降,要不是之前卖得好,这些商品房项目恐怕难以保住相关的经济指标。时不时给人家放个雷,那么人家央企为什么还要在青岛啃骨头,拿这种刚需地块?在各地都在创新、拼命的时候,青岛还只停留在“喊口号”救市的层面上,搞些隔靴搔痒的救市政策。没有好房子推出,二手房还在不断地跌,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也会越来越重。
让利共赢,“好肉”送给外人吃
虽然青岛楼市已经很严峻了,但是我们看青岛的土地市场还是有不少“隐形的墙”,前些年流行的勾地模式之下,很多开发商自己开发资金和口碑都不够,但是又不愿意把肉吐出来,让别人获利。政府主导联合开发,确实会动很多人的蛋糕,但是分蛋糕总比都没蛋糕要强,所以这个工作应该高效推进了。也许一些私企、央企之前捂的地不好处理,那么自己平台公司开发的项目,做好合作共赢没问题吧?我们来做一个对比。人家济南的平台公司,找合作方,找的是建发这样的园林大师,一块紧挨着主干道的地,愣是被这样的品质房企干成了爆款。我们市北的平台公司,七色堇那种烂尾盘依托远洋的品牌包装盒低价出货后,还不思悔改,又找了中铁诺德这样的合作方,做出了完全反现代居住理念的逸安居,销售不畅只能不断降价,与一路之隔的华润润府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黑锅不能只是让人合作方背,市北平台公司既要住宅利润,又要商业指标的想法,也是这个失败盘的关键因素。现在市内四区,崂山是供地大户,那么崂山要替青岛思考一个问题:诚然,青岛有些开发商产品力不错,品质不错,口碑也不错,以前也在豪宅板块挣了大钱了。但是就是这么多不错,我们看到有些房企在被人退步成了“大个”之后,渐渐忘了自己的初心,产品没有创新且不接地气,迷信网络但营销基本功却越来越差,服务平庸与行业标杆越来越远……更重要的是,这些房企没有任何本土房企的责任和担当,没有肥肉就不吃,把风险降到最低的同时,熬走竞品,然后躺平卖自己的老项目。这样几乎静止的胖头鱼,是不是应该引入一两条鲶鱼刺激一下?现在所有的房企都在聚焦,我们必须要让优质房企在青岛有第一个项目,未来才可能有第二个、第三个项目。所以,青岛如果还想楼市好起来,那就要把优质地块理顺明白后,放下身段,去邀请建发、绿城,甚至淄博新东升这样的品质房企入青,做一些好项目,把人气再提起来。
预判风口,取长补短填平“坑区”
虽然青岛主城区也让我们焦虑,但是我们看看在新房成交数据,就会发现市内四区的市场并不难,高新区的以价换量,城阳的以质取胜,都是有小阳春行情的。青岛真正难,但还有可能破局的,一个是即墨蓝谷,一个是西海岸。只有把这两个曾经十分辉煌的板块激活,青岛楼市彻底扭转大势。然而,现在这两个板块,是很多专家以及买房者眼中的坑区。如何把坑区填平,让青岛环城板块没有洼地,这也是值得我们我们思考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一下,未来十年,甚至三十年,房地产的风口在哪里?我们从这张图可以清晰的看出,未来老年人的占比,远远高过年轻人。再者,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把“整顿”挂在嘴边,奉行不结婚,不生娃,不买房的观念,这种观念之下,年轻人,特别是不在青岛工作的年轻人,在青岛买房的几率微乎其微。但是不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大部分都觉得在自己的房子里养老,才是踏实的。不论是有山、林、海泉的蓝谷,还是有着绵长海岸线的西海岸,在怡人气候的加持下,都是做下一个麓湖或者阿那亚的优质选择。把那些在一线城市蜗居了半生的山东人吸引过来,把在青岛工作年轻人的父母吸引过来,把山河四省三线城市的退休中产吸引过来,青岛的天赋优势是济南没有的,在北方也找不到对手。关键是,“有关部门”已经习惯了地产商卑躬屈膝来勾地的状态了,能不能拿出郑州服务富士康、东莞服务华为的态度,去打动那些能做神盘的房企?试想一下,如果青岛西边一个阿那亚,东边一个麓海生态城,北边一个良渚文化村,那地还会愁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