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有效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慢性病逐渐成为全省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较为普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肥胖、近视等问题日益突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系统性针对性不强等,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有必要制定一部符合实际的地方性法规。
记者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获悉,日前,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提交会议一审。该《条例(草案)》旨在通过立法形式,针对性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治理格局。《条例(草案)》共八章五十八条,涉及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建立居民健康积分制度、戒烟限酒等多项内容。
记者了解到,《条例(草案)》明确,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倡导用人单位为职工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建立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制度,开展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统计居民健康素养、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定期发布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监测报告。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等健康饮食行动,推广健康提示标识。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设戒烟、戒酒、体重管理门诊,提供咨询和指导。建立居民健康积分制度,对居民参与健康促进、体育健身、健康管理等予以激励。
除此之外,《条例(草案)》还提到,将卫生环境改善纳入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工作,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工作;涉及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厕所及男女厕位比例、第三卫生间数量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