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放纸鸢冲九霄,千姿百态碧空飘。”时下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一些公园广场多了不少放风筝的市民。可是你知道吗,放风筝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而且风筝也不是哪里都能放的,放不好就可能伤人害己。放风筝不当,将触及哪些法律“雷区”?本期法治周刊将进行解读。
1.近期多人被风筝线割伤
有骑友绿道中险遭“割头”
放风筝是踏青活动中广受欢迎的休闲娱乐方式。然而,看似轻盈的风筝线却隐藏着潜在的风险,近期已有多人不慎成为“受害者”,在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时遭受割伤。
3月22日,河南安阳17岁男孩骑车去图书馆突然被横在路上的风筝线割伤了脖子,男孩紧急前往医院进行救治,伤口处被缝了21针,触目惊心。
3月22日,江苏泰州,一男子骑摩托时遭遇风筝线“割喉”,万幸男子提前刹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男子向警方报案。
3月23日,四川成都网友@放羊星河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惊险的视频画面。画面中,他正骑在单车上,途经青龙湖公园附近的绿道,眼前隐约出现了一根风筝线,他赶忙减速,并提醒对向驶来的其他骑行者注意安全。没想到正在此时,他还是被这个线刮倒在地。在他发布的现场画面中,风筝线不仅割破了他的头盔,还深深嵌入其中。他介绍,风筝线还在他额头上留下了10厘米的印痕。不少网友感叹,“幸好戴了头盔!”
这一经历引发众多网友的讨论:有网友分享孩子被风筝线割伤的图片,印痕距离眼睛不到1厘米;也有网友分享了手上留下的5厘米疤痕;还有网友表示,他的汽车曾经被风筝线把后视镜拦腰直接割断。
相关案例
9岁娃被风筝线绊倒摔断门牙 放风筝者担责50%
在母亲刘某的陪同下,儿童尹某在公园广场滑冰时踩到雷某所放风筝的风筝线,被风筝线绊倒,致尹某门牙牙齿磕掉一半。后尹某与雷某就牙齿的治疗费用产生争议,并诉至法院。在案件审理中,经尹某申请,法院委托司法鉴定,尹某18周岁之前牙齿治疗费用建议以医院实际发生费用为准;尹某年满18周岁后行牙冠折单次修复的后续医疗费为3000元,每十年更换一次。
法院认为,本案为侵权责任纠纷,鉴于尹某为9周岁的儿童,其在广场滑冰时未留意雷某的风筝线从而被绊倒受伤,其母亲刘某未尽到足够的看护义务,而案发时广场上有较多未成年人活动,在此情况下,雷某作为成年人在该场所放风筝应当尽到更高的注意义务,在收放风筝线的过程中应当控制好风筝线并及时提醒他人不要进入风筝线的范围内,故雷某对侵权结果的发生主观上存在过失。
综上,法院判决雷某对尹某的损害承担50%的责任,尹某母亲刘某需自担50%的责任。
2.放风筝伤人承担哪些责任
公园等场所是否需为此担责?
放风筝伤人,有可能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垂坤律师表示,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现实中,不乏遭风筝线意外割成重伤、死亡的案例。如果行为人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的,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可能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行为人存在主观故意,比如明知所选择的区域禁止放风筝、常常有行人经过非常危险,或者使用金属线、高速风筝等,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面临刑事处罚。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公园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公园已通过设置警示标志、定期巡逻并制止违规行为、设置防护措施等履行义务,则可减轻或免除责任。如果公园方存在长期默许放风筝、未设置警示标志等管理存在明显漏洞的情形,则需承担相应责任,并根据具体情况划分责任比例。
另外,在禁飞区内外放风筝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处理方式也有不同。一般来说,在禁飞区放风筝造成伤害或损失的,放风筝当事人一般需承担主要责任,甚至全部责任,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但如果确实站在非禁飞区,但是风筝飞到了禁飞区以内的话,那依然属于行为人本身违反了禁飞的相关规定,因为要保证实施的行为是整体上都不违反禁飞规定的才可以。
相关案例
人行道上放风筝刮伤路人 放风筝者被判赔偿
张某在道路一侧人行道上放风筝,风筝线横跨道路两侧被行驶的车辆刮断,风筝线飘落时将骑自行车经过的王某刮倒在地,造成王某的面部、下颌、颈部及手臂受伤。随后,风筝的主人张某将王某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并垫付了部分医疗费。因后续检查及伤痕的修复等问题,张某与王某产生纠纷,王某遂将张某诉至法院。案件审理过程中,经王某申请,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其伤痕修复必要性及费用进行了司法鉴定。
法院认为,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道路是车辆、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并非休闲娱乐的场所。张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当知晓在道路上放风筝,使风筝线横跨道路的行为,存在剐蹭行人、车辆的风险。王某被风筝线刮伤并造成财产损失,张某对此存有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最终法院依法判决张某赔偿王某医疗费、衣物损失、瘢痕修复费等费用。
3.机场附近放风筝可能威胁民航
根据法律属违法
风筝对于航空器飞行安全的威胁就和鸟害一样。现在风筝制作得越来越“专业”,大号线轴能绕1500米长的“钢丝”绳,放飞后垂直高度可达300多米,一旦与飞机缠绕卷进发动机,后果不堪设想。
我国《民用航空法》第58条规定,在民用机场范围内和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禁止“饲养、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动物和其他物体”。专家建议,大家不要到机场附近,尤其是机场跑道两端延长线10公里、宽度5公里区域内进行放飞活动。
多知道些
小小细细的风筝线 究竟有多大伤害?
目前,市面上一般使用的风筝线是腈纶、丙纶材质。这些线直径0.2毫米左右,白色、灰色为主,半透明。风筝依靠空气流动力来飞翔,越到高空,空气的流动力就越大,这股力量会使小小的风筝线变成了危险的空中“利刃”,这绷紧的风筝线比刀都快。
消防部门曾专门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将风筝放飞,消防员戴好手套,握住香蕉一头,斜角度划过风筝线,一瞬间,香蕉就被切成了两截。接着消防员用苹果做实验,同样被切成了两截。最后,消防员将一块猪肉缠绕在风筝线上,通过风筝线的拉扯,猪肉也很快被切成了两半。这要是换成一位突然出现的居民,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们说风筝线就像一把“隐形刀”,极其危险。
4.高铁沿线禁放风筝
否则可能影响正点运行
“每年春季因异物造成列车晚点事故中,风筝占7成。”据郑州高铁相关人士介绍,“风筝一旦搭挂接触网,就有可能导致接触网跳闸,一旦跳闸,就会影响高铁正点运行”。
为确保旅客列车安全畅通,铁路部门日常通过机车添乘、无人机巡航和北斗高分智能遥感系统等手段检查监测铁路周边环境;同时组织人员深入铁路沿线学校、工厂、社区、乡村等地进行路外安全宣传,并在距离高铁线路较近的位置,运用宣传车不间断宣传提醒市民在高铁沿线禁放风筝。
铁路部门提示,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禁止在铁路电力线路导线两侧各500米范围内升放风筝、气球等低空飘浮物体。如违反相关规定,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两侧300米内禁止放风筝
“小小的风筝除了影响高铁运行外,还对高压电网带来很大的危害。”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介绍,风筝一般由龙骨和线圈组成,龙骨的制作材料含有铁丝、钢圈等金属,风筝线虽然多是尼龙绳,但是春季强对流天气增多,风筝线挂上高压线,在空气潮湿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电力线路短路,引发跳闸停电事故,甚至会对放风筝的人或附近路人造成直接伤害。
每年全国都有因为风筝与高压线接触导致的人员伤亡或大面积断电事件:2018年成都一男子为捡风筝,拉拽缠在电路上的风筝线,结果触电,全身烧伤面积达90%;2017年4月广州某地一条110千伏高压线因被风筝缠上,5次发生跳闸;2016年,洛阳洛龙区和西工区差点因为风筝挂线跳闸……
上述负责人提醒,《电力设施保障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两侧300米的区域内放风筝。放风筝要尽量选择空旷的野外或公园等地。如果风筝缠到高压线上,千万不要随意攀爬电线杆去取,更不能硬扯。
温馨提示
放风筝的正确姿势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自己或他人被风筝线所伤呢?这几点一定要牢记。
1.放风筝时要选择宽敞的非交通道路,注意周围地面情况,路面要平整,没有沟沟坎坎,事先观察好运动范围内的建筑物情况,因为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人总是在倒行,所以要特别注意防止摔伤。
2.放风筝时要留意天气变化,遇到雷雨天气应马上停止。
3.儿童放风筝要选择小型风筝,同时要有大人看护,防止出现风筝拖拉儿童等情况的发生。
4.注意观察周围是否有电线,防止因风筝与电线接触发生触电事件,要尽量保持风筝的干爽,如果挂在电线上不要贸然去取,防止触电和摔伤。
5.由于风筝运动的特性,需要长时间仰头,同一个姿势要保持较长时间,因此提醒孩子在参与此项运动时尽量避免突然转头,以防脑血管的突然收缩,同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节运动的时间长短。
6.如果风筝线离自己越来越近时,迅速向反方向躲开。避免颈部、面部和手指接触风筝线,以免受伤。
7.注意环境的选择。机场旁、电线杆附近、火车道旁、高楼顶或闪电时,绝对不可以放风筝。在公园里、小山丘上、河川旁或海边空旷处,较适宜放风筝。
8.风筝爱好者在娱乐放松的同时,要为他人的安全着想,首先应选择颜色醒目、辨识度高的风筝线,在放飞及收线时注意来往游客及车辆。如果风筝挂在变压器及高压线上无法取下时,最好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化解险情。 综合新民晚报、中国消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