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事】就是深圳特区的事,特别的事,特别的趋势,特别需要你关注、特别要办的事,也同时发布深圳最新政策、人事、法规、产品、技术、品牌、服务、数据等。
深圳2024年常住人口增量居全国第一
3月28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末常住人口同比增加7.1万人。至此,在全国已公布2024年末常住人口的城市中,深圳以常住人口新增19.94万的数据,高居全国首位。
统计显示,2023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79.01万人,至2024年末这一数据增长至1798.95万人,成为全省人口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数据还显示,2024年末,深圳社区登记总人口2237.88万人,同比增加74.11万人,每天实时生活在深圳人口超2300万。
人口增长从来不是单一指标,而是一座城市综合发展的“晴雨表”。
经济发展底盘稳、增速高、动能新,是深圳吸引外来人口的“磁石”。2024年,深圳GDP达3.68万亿元,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位列全国第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达5.4万亿元。从创新活力看,2024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创新生态活力拉满;从产业方面看,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高达42.3%,带来了大量新就业岗位。
“深爱人才,圳等你来”,深圳最为惜才。今年,深圳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的时间延长至15天,招引青年学子“投奔”。青年才俊要成为深圳人很简单,全流程网上办理,最快24分钟成为深圳人……
除了梦想,深圳还有诗和远方。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鸟语花香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各类人才都能尽享繁华与自然交融的生活乐趣。高效的工作节奏和高能的生活品质,成为年轻人的最爱。
人口结构方面,深圳常住人口中15-59岁人口占比高达79.53%,平均年龄仅为32.5岁。有调查显示,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中,深圳排名第一,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排在其后。深圳仍是年轻群体最想去的城市之一。(深圳特区报)
3月29日
深圳发放首批“训力券”
总额近2亿元
惠及40余家人工智能
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
同日
深智城3000P Flops的
智算中心正式启用
标志着深圳算力建设
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不到一个月
承诺兑现、政策落地
总额近2亿元的
首批训力券正式发放
元戎启行、逐际动力、
云天励飞等40余家
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
从深圳市科创局、
市人工智能办负责人手中
接过象征“训力券”的纸牌
分别获得数额不等、
最高1000万元的“训力券”额度
“这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深圳鲲云科技工作人员杨顺发出感慨。“训力券能帮助企业缓解研发投入的压力。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开发场景、优化算法,或者做其他技术的升级。作为首批获得训力券的企业,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有动力。”
云天励飞副总裁陈腾宇告诉记者:“深圳此次推出训力券力度之大,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罕见的,这是深圳对于高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产业扶持的一个缩影,我们希望深圳能够持续引领AI浪潮的发展。”
深圳市睿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周为表示:“深圳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敢于投入,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作为与人工智能强相关的生物科技企业,我们对深圳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非常有信心。”
算力是人工智能产生发展的基石
29日当天
深智城3000P Flops的
智算中心正式启用
连同此前已启用的
深圳开放智算中心、
前海深港智算中心等项目
以及正在加紧建设的鹏城云脑Ⅲ、
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等项目
深圳已建和在建智算规模
超过62E Flops
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
强大的算力支撑
深圳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为持续提升智能算力规模,深圳将推动现有智能算力中心倍增扩容,建设一批国产智能算力中心,打造算力高地,到2026年,全市实时可用智能算力超过80E FLOPS,充分满足企业对智能算力的需求。
训力券仅是财政资助的一个方向
今年深圳市区两级
将筹集45亿元政策资金
发放“语料券”“模型券”
“揭榜挂帅”配套资助
行业应用资助
人工智能软件开源奖励等
财政资金
精准支持人工智能企业的算力使用
研发创新和场景落地
如——
对基础研究、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予以最高3000万元的研发资助;
每年发放5000万元“语料券”,促进语料开放共享和交易;
每年发放1亿元“模型券”,降低模型应用成本;
每年发放1亿元,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行业应用;
每年发放5000万元,推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等场景开放及应用开发;
对年度爆款的人工智能终端、人工智能软件首版次应用予以资助;
对人工智能生态源头创新中心予以50%的资助,培育全栈自主可控的生态体系;
对人工智能软件开源予以奖励,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予以最高2000万元资助,对行业交流大赛活动予以50%的资助,进一步活跃产业生态
此外
深圳还将设立100亿元
人工智能基金
构建“引导基金+天使基金+
种子基金+集群基金”
千亿基金投资生态
市人工智能产业办负责人表示,深圳打出一套“组合拳”,普惠泛在的可持续算力供给体系、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以及全域全时全场景的应用体系,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扎根成长、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沃土,进一步加速深圳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建设。
全国最大规模车网互动实测启动!
3月28日
深圳启动了
全国最大规模的
车网互动(V2G)实测
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与
电网之间的双向充放电功能
全市超过760个充电场站
超过1.7万车次参与活动
当天,莲花山充电站门口,进出的车辆络绎不绝,有的市民是来充电的,也有的是来向电网反送电的。网约车司机林先生熟练地将车辆接入双向充电桩,“利用吃饭的时间,给电网返销1小时电,可以补贴200元,吃饭也不用担心浪费时间了,剩余的电量还够我跑一会儿。”他的电动汽车正悄然变身为城市电网的“移动充电宝”。
深圳车网互动实测期间,进出莲花山超充站的车辆络绎不绝。通讯员 黄志伟 摄
这是今年以来深圳供电局开展的第3次规模化车网互动实测活动。深圳全市电动汽车车主都可以把富余的电量反送回电网,每反送1度电可以获得4元钱,比其低谷期充电1度电花费0.4元钱,足足赚了3.6元钱差价。莲花山超充站也成了全国单日放电量最大的超充站点,单日放电量超13000度。
在位于深圳坪山的马峦山郊野公园充电站,纯电动重卡泥头车也首次加入了反向放电队伍。据统计,每辆重卡泥头车可持续放电高达300度,相当于30多户家庭一天所需的用电量,可为1.5万部手机充满电,为城市在极端天气或灾害中的应急保供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本次实测通过“邀约填谷充电、V2G反向放电、智能有序充电”三大核心模式,并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和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顺易充平台实时监测互动效果,验证了包括电鸿快充协议、全液冷超充设备、远程调控技术在内的多项车网互动关键技术。“活动实现了多场站联动、多场景覆盖,多品牌不同车型参与,打通了重卡放电关卡,有效挖掘车网互动的调节潜力,对超大城市电网供需平衡、新能源消纳、应急保供、提升城市韧性具有重大意义。”深圳供电局市场及客户服务部副总经理孙晓佳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深圳持续大力推进“车-桩-电池-电网”的“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建设。2024年,深圳建成超充站1030座,建成光储超充和车网互动一体化站100座,新建充电桩13.4万个,累计建成充电桩达42万个,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超充站、充电枪数量超过加油站、加油枪数量的“双超”城市,基本实现“一公里超充出行圈”。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方胜)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