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1

评论

14

7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缅甸7.9级地震,汤加7.3级地震,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

不得不说,这段时间,全球地震消息,牵动人心!

3 月 28 日,缅甸中部发生 7.9 级强震,泰国、越南甚至我国云南都有明显震感;

紧接着,汤加群岛也发生 7.3 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不少网友发现,2025 年以来,全球已经发生 17 次 6 级及以上地震,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 22 次!

图片

虽然次数比去年少,但缅甸这次是今年全球最大震级,加上余震不断,难免让人心里发慌:地球是不是 “活跃” 过头了?

下面,我们展开来探究探究!

先别急着下结论

打开地震历史账本,缅甸所在的实皆断裂带本就是 “地震老演员”。

从 1900 年至今,震中 300 公里内就发生过 10 次 7 级以上地震,1912 年还曾创下 8.0 级纪录。

这次地震属于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仅 30 公里,能量直接 “怼” 向地表,加上震中附近是曼德勒、内比都等人口密集城市,房屋抗震能力较弱,才导致伤亡惨重。

汤加则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活动本就频繁,近年来 6 级以上地震年均发生约 12-14 次,今年的次数其实在正常波动范围内。

图片

所以,单就缅甸地震和汤加地震,还不能下结论说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活跃期还是 “常规操作”?

对此,有专家说:“目前很难说地球进入了活跃阶段。”

他解释,全球地震活动就像 “海浪”,有起伏但总体平稳。

虽然今年 6 级以上地震已达 17 次,但对比近百年数据,每年的地震次数都会围绕平均值小幅波动。

从全球看,板块碰撞带,本就是地震高发区,单点强震,不代表整个地球 “活跃”。

就像夏天雷雨多,但不代表天气系统 “失控”。

面对地震,普通人能做什么?

面对地震,恐慌没用,科学应对,才是硬道理!

早知道风险区:我国有 5 大地震带,如果你住在西南、西北等地震多发区,不妨查一查当地的地震区划图,了解房屋是否符合抗震标准(新房需能抗 6-8 级地震)。

图片

早准备 “应急包”:放一瓶水、应急食品、手电筒、口哨、防滑手套,最好固定家具(比如用 L 型支架固定书架),避免地震时 “家具变凶器”。

早演练逃生路:记住 “伏地、遮挡、手抓牢” 六字诀,在家躲在结实桌子下,在高楼远离电梯和窗户,千万别跳楼!如果收到地震预警(比如手机弹出倒计时),抓紧这几秒黄金时间躲好。

地球的 “脾气”,其实,我们还并不是太懂,还需要慢慢学习揣摩!

图片

与其焦虑 “活跃期”,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防灾意识上!

毕竟,科学永远是对抗恐慌的最强 “避震器”。

过多的焦虑,没有用!因为无论怎么着,你还得生活在地球上。

你品一品,是不是如此?

我是一起走遍天下,欢迎关注我。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