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培养更多的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浦东新区携手国内知名高校实现双向赋能

图片

图片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浦东基础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高速发展。作为一个承载着全市基础教育近1/4体量的教育大区,近年来,浦东新区坚持把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关键支撑,为人才的发展构建层次化、个性化的支持平台,培育了“名校园长培养项目”“双特”论坛等一系列教育品牌项目。

3月30日,浦东新区第五届“双特”论坛暨第三期名校园长培养项目启动仪式举行,这也是贯彻落实浦东新区教育大会精神的第一次会议。会上透露信息:新一轮培养项目将设立未来教育家型校长、名校园长、优秀青年校长三个子项目,形成定位清晰、梯度衔接的校园长培养新格局。同时,浦东教育还与国内知名高校达成联合培养合作框架意向,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双向赋能。

图片

图片

2020年,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启动了第一期浦东名校园长培养项目,建构专业引领发展、个人研修成长、区域支持展示三大专业发展平台,通过建立名校长基地、与名校长结对、挂职跟岗、浸润式培养等多种方式,既注重思想引领,又凸显专业支持,着力打造浦东名校园长队伍。

第一期名校园长培养项目共组建了7个特邀校长工作室、8个校长培训基地,64位学员参训。通过针对性的培养与实战模拟,进一步激发优秀校园长申评动力与应评能力,2021年共18人获评上海市特级校长,创历年新高。

去年,第二期名校园长培养项目结束,共有13位学员获评了2024年上海特级校园长,5位学员获评了正高级教师和正高级讲师,出版专著30余本,在各层级发表论文135篇,参加各层级示范展示活动近240人次。

第三期名校园长培养项目于30日正式启动,在全市范围邀请10位知名校园长、书记设立特邀校长工作室,同步成立由浦东新区名校园长领衔的15个校长培训基地,论坛上为其授牌。

这两年,浦东教育积极向外拓展资源,与知名高校、驻区委属学校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深度合作。双特论坛上,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高国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习中心主任刘娟,上海交通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王琳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元涛就新一轮名校园长培养项目联合培养达成合作框架意向,将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双向赋能。

2020年起创立的“双特”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论坛聚焦教育领域前沿话题,邀请全国、全市教育名家、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及浦东新区优秀校(园)长们共同探讨教育改革与发展。本届论坛以“AI驱动变革 教育智治共生”为主题,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新技术如何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共生发展。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曼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严骏驰教授、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用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周斌、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百艳、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校长及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繁荣实验中学校长金卫东等专家学者分别就《面向创造的学习:数智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DeepSeek横空出世,学校和教师的存在价值在何处?》《人形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趋势与展望》《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中锚定育人航向》《智启未来,慧AI同行——做教育实践研究的求索者》等议题进行了主旨发言,探讨了AI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个性化培养中的作用,分析了DeepSeek等技术对教学模式与教师角色的重塑,展望了人形机器人在教育场景中提升互动性、个性化的潜力,并分享了浦东区域教育实践案例,提出教育者需主动拥抱AI,推动教育智慧化转型与创新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图片

图片

浦东新区14位优秀校(园)长分别围绕“AI驱动,育人范式变革与创新”“AI驱动,未来学校治理与创新”开展了两场圆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转型和学校治理升级开展教育与技术融合的深度对话。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江丰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陈霜叶教授分别作精彩点评。他们充分肯定了浦东校园长们对AI赋能教育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探索,并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教育者需以开放的思维拥抱技术变革,在课程重构、教学优化和治理创新中主动探索,实现教育与新技术共融共生的根本性变革。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