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也是拔节生长的好时机,发展的号角响彻春意盎然的通城大地,本周以来,我市各板块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用“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的实际行动,展现着“跑起来”的忙碌,奋力交出首季成色十足的“成绩单”。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的重要时刻,在奋战一季度的关键节点,3月24日至25日,省长许昆林来到南通,走访调研我市多家企业以及乡村振兴项目和民生保障项目。他强调,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建共享,找准关键抓手,积极探索经验,以更大实绩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月24日,市委书记吴新明前往海安市调研。他强调,要牢牢把握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着力点,落实全省“一中心一枢纽一基地”建设要求,坚持创新引领,深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更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季度是全年争先进位的“第一棒”,3月24日,如东县召开招商引资点调会,会议强调,要始终把招商引资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明确主攻方向,扛牢责任担当,全面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以扎实有力的攻坚成效为经济发展打牢基础。
3月25日,启东召开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会议强调,要以更强担当抓好经济运行,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以更实举措激发消费活力,以更高标准守牢安全底线,以实绩实效交出“开门红”高分答卷。
3月27日,崇川区召开高质量项目观摩推进会,动员全区上下真抓实干、紧抓快干、精抓细干,持续掀起项目招引建设新热潮,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为全市发展大局扛起主城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一周以来,我市各板块围绕夺取首季“开门红”目标,发起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强大攻势,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不断上演项目招引和建设的“连台好戏”。 3月25日下午,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在如皋会见了传拓集团和斯堪尼亚集团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莱文一行。如皋生产基地项目是斯堪尼亚继欧洲、南美之后的全球第三个工业运营中心。目前基地建设已完成,正进行设备调试、验证,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投产。
3月28日,上海交大“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如东)天工沙龙举办,来自上海交大、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企业、投资机构等方面的领导专家齐聚如东,此次天工沙龙,是聚焦国家“制造强国”战略需求,为更多优质资源和企业来如东发展牵线搭桥,不断增强如东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产业竞争优势。
3月26日,印尼知名企业威拉萨帝集团董事主席、印尼雅加达福清公会理事会主席韩金福、瑞茂通(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栋至通州湾示范区参观考察,深入了解通州湾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及投资环境。双方围绕港口贸易互通、“两国双园”互建、资源信息共享等领域深入探讨。
作为“一线孵化,如皋转化”的再一次生动实践,3月25日,奥影检测(上海)工业CT检测设备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项目聚焦工业CT检测设备研发生产,依托上海大零号湾飞地研发孵化,并在如皋高新区实现了生产转化,拟投资2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应税销售2亿元。
3月25日,2025“宁聚未来 马上启航”如东马塘(南京)招商推介会召开。近年来,南京客商在如东马塘投资的各大项目快速发展,正逐步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天,6家企业与马塘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涵盖智能化生产、新型储能、有机农产品直供等方面。
3月29日,崇川区在上海举办投资环境推介会,近200名来自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专精特新企业及知名投资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活动现场签约产业类、科创类、楼宇类项目共计43个,总投资超120亿元,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为崇川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3月28日,“海纳医萃·药创未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交流会(海门)生物医药专场活动在沪举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近百家知名生物医药企业代表、科研机构专家围绕产业发展、区域协同、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互动。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快推进,海门与上海交通一体化、产业协同化、生活同城化日益加深,区位、资源、成本优势更加凸显,是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成果转化的优选地。
3月27日,南通开发区“能达杯”人才科创路演深圳城市赛未来产业专场举办,来自深圳、北京、上海、宁波等地的众多优秀创业者、知名投资大咖以及人工智能、未来能源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鹏城。活动现场,南通开发区与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达成共建新质生产力孵化中心战略合作意向,与6个拟落地人才科创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本次活动通过“政策推介、资本赋能、专家点评、落户对接”的形式,搭建了科创平台、科创金融、创客人才之间的桥梁,为项目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3月28日,海安市一特种合金高端制造项目成功签约。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主要是采用冷镦成型技术,配套热处理工艺等,产品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造船、汽车、电子、军工等领域,预计年产值2亿元,税收1000万元左右,其中外贸占比约80%。
3月28日,通州区举行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南部片区签约活动,20个项目签约,其中3000万美元外资产业项目2个,5亿元产业项目4个。
3月24日,海门区举行项目签约仪式,5个项目落户海门港新区,总投资23.5亿元,涵盖海工装备、机电设备、生命健康、循环经济等多个领域,为海门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首批6个生物医药项目入驻位于南通开发区的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南通孵化基地,标志着该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南通开发区医药健康产业已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全链生态,近三年产业规模累计超1000亿元,在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链领域,已引进并培育多个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产业链竞争力凸显。
3月28日,苏锡通园区举行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其中,数码印花智能制造项目将新建年加工3亿米数码印花面料、年产180万套高端家纺成品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年销售不低于6亿元;金属容器及新能源充电桩壳体项目将新建年产150万只金属包装容器、10万套新能源充电桩壳体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年销售2.5亿元。
同日,君科机械高精密光学膜涂布机项目在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正式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达5亿元,主要从事高精密膜类涂布机的研发、生产、销售,产品用于汽车、电子、光学、医疗、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为园区智能制造业产业集群再添新彩。
3月28日,全球首艘漂浮式动力定位全域化网箱型工船“湛江湾一号”在通州湾示范区钦实佳美码头成功下水。这艘承载着8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具备年产2000吨名贵鱼类产能的“海上智慧渔场”正式建成,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工业化养殖正式迈入智能化新时代。近年来,通州湾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目前已集聚20多个重特大项目,总投资超350亿元,形成了涵盖新能源装备、智能海工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3月25日,市委书记吴新明深入海门区,调研文体旅融合发展工作。他强调,要牢牢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的丰富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文体旅融合新业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精神文化需求。
3月30日上午7点30分,随着清脆的发令枪响,江苏神通2025启东马拉松暨首届张謇马拉松赛燃情开跑,来自世界各地12000名跑友齐聚东疆大地,在充满江海风情的“最鲜赛道”上挥洒汗水,用脚步丈量启东的城市魅力,共享一场酣畅淋漓的寻“鲜”之旅。
3月28日,为期三天的2025启东首届低空飞行嘉年华在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张公湖一线海堤开幕,集飞行表演、科普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是全景展示启东“海陆空”魅力的窗口,标志着启东文旅从“江海平面”向“立体空间”蝶变跨越,充分诠释“三水交汇”独特地标与“低空经济”时代脉搏的激情碰撞。
3月28日,崇川区召开“点亮寺西 红映濠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共同行动”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2025年,寺街西南营保护利用工作将进一步聚焦规划完善报审、街巷管网设计、重点院落修缮、文产融合发展等,高质高效推进、匠心打造精品,携手共绘“老城新生”时代画卷。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每一粒成熟的麦穗
都始于当下的辛勤劳作
赢得首季“开门红”
需要每一个人的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南通广播电视台官方视频号
“江海南通”
终审 | 孙昱、成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