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到来
除了常规呼吸道细菌
流感病毒感染外
还需警惕“亲吻病”!
近日
苏州九龙医院接诊了两名
出现高热、咽痛症状的中学生
两名学生在苏州同一所中学上学,前不久,他们都出现了鼻塞、咽痛、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病程持续1—2周。入院前,患者服用“阿奇霉素或头孢类”等抗生素治疗数天,但症状并未好转且有进一步加重趋势。入院检查时,两名患者都出现扁桃体肿大,且周围附有多量白色分泌物。
该院特需医疗中心行政主任许金明根据患者年龄、病程、体征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高度怀疑患者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即俗称的“亲吻病”。经进一步检查后确诊。经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咽痛、淋巴结痛等症状也明显好转,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相关异常指标也转归正常。
许金明介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通常由EB病毒引起,儿童及青少年多发。因其可通过经口接触传播,如亲吻、共用餐具和飞沫传播,故被称为“亲吻病”。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通常对症治疗后1-3周即可痊愈,常以“高热、咽痛、扁桃体化脓”为主要症状,该病预后良好,病死率低。但有些患者可能在病程中出现脾破裂、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许金明提醒,成年人群中EB病毒的感染率超过90%,但大多数均无临床症状,而儿童及青少年因抵抗力较低,易进展为“亲吻病”。预防关键在于阻断传播途径:避免与儿童嘴对嘴亲吻,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接触患者后严格消毒餐具。尤其在流感高发的春季,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明确病因。
来源:苏报融媒记者 罗意 通讯员 郑皓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