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张倩茹回忆起那108里的艰难路程,心中依旧万分感慨:那是她迄今为止面临过的最为严峻的生理挑战。
时光回溯到2005年,当时身高仅1.4米的张倩茹,在班级里身形最为矮小、体格最为瘦弱。那时,弘文中学组织的徒步任山河活动还存在一片质疑声,张倩茹的妈妈也满心担忧,她觉得弱小的女儿不大可能走完全程。
张倩茹清晰记得,当天细雨纷纷,路面泥泞不堪,行走极为艰难。到了中午时分,起初的新鲜感早已消散得无影无踪,双脚像被无数根针扎刺,疼痛难忍。在向烈士敬献小白花时,张倩茹发现不少烈士在牺牲时只有十几岁、二十几岁,那一刻,她内心满是羞愧,自己仅仅多走了些许路程,就叫苦不迭。返程途中,大家更觉得疲惫,但在彼此搀扶与帮助下,全班同学竟无一人掉队。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次经历逐渐延伸出更非凡的意义。此后数年,张倩茹开始面临更多心理层面的极限挑战。本科毕业后,一心向往中国人民大学的她,却在考研之路上屡战屡败,但想起任山河之行,她总能从中汲取力量。2023年,张倩茹以全班倒数第一的成绩艰难上岸,可仅仅一年之后,她便凭借自身努力,以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国家奖学金,并作为组长参与导师的多项国家级开创性课题,一跃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谈及未来,她说:“我仍然在追梦的路上。未来,我希望能进入与文化相关的行业,为推动新时代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年菲对2006年初中时参加的百里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动,始终怀着一份“刻骨铭心”的情感。这段经历,如同永不褪色的旗帜,在她心中飘扬,成为她人生旅程中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徒步前夕,年菲和同学们像往常一样进行体育锻炼,丝毫没有预见到即将来临的挑战会如此艰难。徒步当天,凌晨4点多,天色未明,他们便在学校集合。细雨纷纷,打湿了他们即将踏上的道路。
一路上,尽是土路和砂石路,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年菲自认为身体素质不错,可走了没多久,脚底便磨出了水泡,钻心的疼痛让她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年菲和同学们没有退缩,在疲惫与疼痛交织的时刻,他们一起唱歌、喊口号,激昂的歌声和口号声在山间回荡,相互传递着力量,彼此支撑着前行。就这样,年菲凭借顽强的毅力走完了全程,最终抵达任山河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里,她接受了深刻的红色教育,那一刻,她对革命战士的伟大有了更为真切、深刻的体会。
如今,年菲已成为原州区中河乡中心幼儿园园长。在她们学校里,红色教育与思政教育课定期开展。每一次上课,年菲总会将自己当年的这段经历融入其中,生动地讲述给学生们听。每年,学校组织纪念烈士活动,年菲总是积极参与。每当面对困难,那段记忆便会浮现,激励着她勇往直前,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春日,微风轻拂六盘山麓,草木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往昔的烽火岁月。在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工作的韩飞龙,每到这个时节,思绪总会飘回到2007年的清明节。
2007年,14岁的韩飞龙还是一名初中生。那年清明节,学校组织了百里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动。韩飞龙与同学们背着干粮和水壶,满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跟着高高飘扬的红旗,踏上108里的征途。
“一路上,疲惫不堪,但大家相互搀扶、彼此打气。老师全程陪伴,在同学们体力快耗尽时,就会讲述‘红旗漫卷西风’的峥嵘往昔。那些革命故事,为大家注入无形力量,支撑着我们继续前行。站在任山河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真切触摸到‘信仰’的力量。”韩飞龙回忆道。
这次徒步祭英烈活动,深深嵌入韩飞龙的生命。108里路,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业中,每当遇到难题,他都像在攀登当年的“陡坡梁”,凭借徒步练就的毅力奋力跨越;在工作里,面对每个任务,他都如同翻越“黄峁山”,学着当年红旗手勇担责任,凝聚团队力量,一路攻坚克难。“2018年,我因工作的企业遭遇经营危机而被裁员。迷茫之下,我整日宅在家中,不知所措。直到看到朋友圈里弘文中学学生重走任山河的视频,孩子们坚毅的眼神、不屈的步伐,让我如梦初醒,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随后,我重拾斗志,精心准备简历,积极参加面试,凭借自身优势,顺利入职新公司。”韩飞龙说。
“从2007年的百里徒步,到如今投身工作岗位,这段经历像一座精神灯塔,始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韩飞龙感慨地说。
108里路有多远?是固原二中少年用脚步丈量信仰的刻度。对鲁甜甜来说,这堂行走的思政课,照亮了她的人生方向。
2008年清明节,在固原二中读书的鲁甜甜与同学们踏上了徒步任山河祭英烈的征程。108里的山路,既是对体能的挑战,更是对意志的锤炼。令她至今难忘的,是返程途中同学间真挚的情谊:女生的书包几乎全由男生扛起,有的男生肩上背着两三个书包,还搀扶着体力不支的女生前行。
2023年,鲁甜甜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加入固原市新闻传媒中心,成为一名播音主持人。工作中,她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从不抱怨。已成为传媒工作者的鲁甜甜,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任山河带给她的精神力量。“工作中遇到瓶颈时,我总会想起那天的自己——既然能走完108里山路,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她说:“媒体人不仅要传递信息,更要传递希望。就像当年同学伸出的那双手,我们也要用声音和画面为他人点亮前行的光。”
从青涩学子到时代记录者,任山河的种子早已在鲁甜甜心中枝繁叶茂,但她始终记得——温暖他人的光,永远来自不灭的信仰。那些山路上的汗水与歌声,化作她镜头前的专业与话筒后的温度,见证着一代青年将集体记忆转化为奋进动能的成长之路。
沈雁荣是固原市第三中学一位优秀的化学教师,谈及对教育生涯影响最大的事,她认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一次意义深远的经历——2009年清明时节的任山河之行。
那次,她有幸作为固原二中的一员,参与了徒步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扫墓的活动。之前,老师为她们深情讲述了任山河的革命故事,那些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先烈们的事迹深深触动了她的心灵。徒步任山河的那天,她和同学们一路高唱着红歌,踏着先辈们的足迹,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在这片曾经洒满先烈鲜血的土地上,她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而付出生命的先辈们所怀有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这次经历,如同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深深铭刻在她的心中,成为她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
正因为那次经历,她深刻认识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她深知,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历史,将原本枯燥的思政教育从课堂带到了丰富多彩的实践中,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与传承红色精神。她认为教育需要体验,除了书本知识外,社会实践同样重要。教育工作者应有担当,应认同孩子的潜能与愿望,教育方式应多样化,坚持对学生有益的活动。成为一名教师后,她更是将这样的想法付之于课堂。她的课堂从来不是照本宣科地讲授,而是引导孩子们亲身参与各种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
编辑:李婧 责编:安磊 审核:张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