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婧 通讯员 骆名进
掌上咸宁报道
3月28日,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楼会议室内气氛热烈,2025年第4期《崇军大讲堂》以创新形式展开:省消防安全教育中心专家讲授的应急管理课程刚结束,《政务服务“中梗阻”如何破?》视频随即引发全场思考,随机抽题发言环节更让干部职工在“实战演练”中碰撞智慧火花。这场融合知识传授与能力检验的培训,正是该局深化“干部素质提升年”行动的生动写照。
为认真贯彻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的工作要求,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打造《崇军大讲堂》学习品牌,将干部队伍建设与退役军人服务深度融合,通过每月一期的主题培训,构建起政治铸魂、业务赋能、作风淬炼的立体化培养体系。
“学湖州经验不是照搬模式,而是要在对标中找准突破点。”在3月20日举办的第3期讲堂上,围绕湖州市退役军人服务“轮值站长”“拥军港湾”等创新实践,干部职工展开头脑风暴,最终形成军创企业“个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这种带着问题学、瞄准标杆改的研学机制,已推动17项服务举措迭代升级。
最新一期培训更凸显实战导向。安置就业科科长潘健君的发言直指痛点:“全市现有军创企业238家,但政策知晓率不足70%。”他提出的“三送服务”计划当场获得局长王良永同意立项。优抚褒扬科刘婷从反面案例中提炼的“温度+精度”服务理念,被纳入本季度窗口服务考核标准。
“干部成长需要‘三位一体’锻造。”王良永在总结时强调,既要有坚守岗位的责任意识,也要有换位思考的服务意识,更要有主动补位的协作意识。这种培养理念已转化为具体机制——新入职干部必须完成“轮岗体验”,领导班子每季度开展“服务走流程”,机关与基层站点建立“结对提升”制度。
据统计,《崇军大讲堂》启动两年多来,累计开展专题培训33场,覆盖干部职工1200余人次,孵化出“老兵工作室”“军创孵化基地”等8个创新项目。在淬炼干部队伍的同时,更带动3.2万名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2024年全市退役军人创办企业产值突破50亿元。
当前,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正以“创全省标杆、争全国一流”为目标,将干部素质提升成果转化为服务发展实效。通过建立军地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三维工作机制,持续擦亮“崇军”服务品牌,为咸宁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注入强劲的“迷彩力量”。
责编: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