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收藏

3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达尔文的进化论如何帮助我们做好投资

即刻关注我们

设置🌟星标
一起做终身学习受益人


查理·芒格善于以多学科知识进行投资研究。芒格认为,达尔文的理论,尤其是他关于物种如何通过适应环境生存下来、物种间如何竞争或合作的理论,值得企业借鉴,这些对投资人来说也是需要掌握的基本思维模型。

芒格也激赏达尔文的工作方法,认为逆向思考的方法帮助达尔文取得了划时代的伟大成就。

新加坡那烂陀资本(Nalanda Capital)创始人普拉克·普拉萨德(Pulak Prasad)在芒格的启发下,开始深入挖掘了达尔文学说的核心理念。他将自然界的鲜活案例与自身的投资实践相结合,并整理成书《我从达尔文那里学到的投资知识》(WHAT I LEARNED ABOUT INVESTING FROM DARWIN)。

图片
本篇推文将本书的引言部分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全文约5296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图片

进化生物学与投资


我自以为才能平庸,但我竟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科学家们对某些重要问题的看法,这确实令我惊讶。
——查尔斯·达尔文《达尔文自传》结语

45年前,我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就教过我:在投资中,为了获得超乎寻常的结果,不一定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举动。

——沃伦·巴菲特《1994 年致股东信》



进化生物学,顾名思义,是一门探究地球上自生命诞生以来,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本质的学科;而“投资”一词,则有些名不副实,因为它向来被视为“赌博”的委婉说法。论起赌博,那些职业赌徒的表现,不见得比会玩投飞镖游戏的其他灵长类动物更好。


除了是否名不副实外,从表面上看,这两个领域还有许多不同之处。研究进化生物学需要严谨的专业人士,而投资领域则主要由“自命不凡”的“业余人士”主导。


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激励着进化生物学家在探索之路上越走越远;而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只要2/20 的固定投资收益得到保障,知识和真理都见鬼去吧!


进化生物学家只在相对狭窄的领域开展大量研究。然而,投资者却可以通过造假的电子数据表、空中楼阁似的假设以及自我膨胀,信心满满地“指点江山”(例如:“我认为今年股市的涨幅会达到 10%”)。但最大的不同点是,两者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进化生物学家的专业水平越来越高,而投资者的表现则每况愈下。


近年来,生物学家开始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人类肝炎病毒的起源、性选择对雌性动物的影响、微生物群对物种进化的影响、类人猿文化传承与达尔文进化之间的联系、基因漂移对物种进化的影响等问题。只要你去检索任何科学期刊中有关“进化”的内容,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和科学家们取得的惊人进展绝对会令你惊叹不已。


投资界的情况如何?不管你怎么看——业内数据一向惨不忍睹,真的是不堪入目。它们只能说明,业内的基金经理都是些“蠢货”。


根据 2021 年美国股市标普报告(SPIVA U.S. Scorecard),在5年、10年和20年的时间跨度内,75%~90%的美国国内基金的表现都要落后于市场大盘。75%~90% 的基金经理跑不赢大盘。


尽管他们大多数人一只手拿着名校的研究生学位,另一只手管理着数万亿美元的资产,其获得的投资回报却还是没能跑赢市场的平均水平。如果你是金融服务业的一员,你可能会认为跑赢小盘股市场基准会比较容易。不好意思,你又错了!从2011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约93%的小盘股基金表现都没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基金经理的表现已经够让人吐槽的了,但坏消息还不止于此。大部分的美国基金不仅表现欠佳,还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况愈下。标普报告显示, 在2009年,美国国内基金表现,在3年和5年这两个时间跨度内,低于市场平均比例的有 55%~60%。


这种现象并非美国市场独有。截至2017年,印度股市中43%~53%的大盘股基金在3年和5年期内的表现也落后于市场基准。然而在2020年,情况反而变得更加糟糕了——70%~80%的大型基金的盈利表现在3年、5年和10年期内,都没能超过市场基准水平。


因此,被动管理型基金的增长速度远快于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也就不足为奇了。根据德勤在202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自2009年以来,美国被动型基金的总价值于2018年达到了6.6万亿美元,增长了4倍有余;而主动型基金的价值为11.4万亿美元,增长了不到1.7倍。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因为在此期间内,美国被动型基金的业绩表现远远优于主动型基金。


我知道,你的脑海里现在会浮现出这样的疑问:类似进化生物学这种深奥的学科领域知识,怎么能用来解决投资方面的问题呢?被投资者过分高估和看重的工商管理学硕士教育,都没把那些基金经理教出个所以然来,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难道就能让他们开窍吗?那些崇尚现金流、市盈率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抽象概念的金融精英们,能从那些耗费几十年时间挖掘化石标本、争论尼安德特人是否与智人有过基因交流以及把一个醉心于研究蚯蚓、鸽子和藤壶的 19 世纪英国人视若神明的学者们身上学到什么呢?


我想说的是,我们有太多可学的了。


图片

普拉萨德与那烂陀资本

我是一名股票基金经理。2007年,我创立了一家名为那烂陀资本的投资公司,目前管理着投资50多亿美元的印度上市证券。我们的投资理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旨在成为高质量企业的永久股东


再次重申:我们旨在成为永久股东。


在百分之百确定可以永久持有一家企业的股票之前,我们不会轻易投资。所谓“便宜没好货”,以低廉的价格买下业绩平庸的企业的股票?谢谢,但还是算了吧。那么以合理的价格入股高质量企业呢?当然是多多益善,而且是一旦到手,永不抛售。


那烂陀决定买入的企业,通常只由创始人拥有和经营,且创始人通常是第一大股东,而那烂陀一般是第二大股东。


那烂陀的投资方式,通常由下面三个简单而连续的步骤构成:


1. 规避较大风险。

2. 以合理的价格购入高质量股票。

3. 不轻易买进,更不轻易卖出。


就这些。


这种没什么弯弯绕绕的投资流程,带来了丰硕的成果。2007年6月,那烂陀创立了第一只基金,当时如果你投了1卢比,到2022年9月,你就会收获13.8 卢比;如果用同样的钱投资孟买敏感30指数,它只会增值到3.9卢比;如果投资中型股指数,它只能涨到4卢比。在15年多的时间里,基于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量,我们第一只基金的卢比年化收益率达到了20.3%(扣除所有费用后),比孟买敏感30指数和中型股指数高出10.9个百分点,创下了相当不错业绩纪录。


创立那烂陀之前,我曾在国际私募股权投资集团华平投资工作了近9年。在此之前,我还在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工作了六年,主要为印度、南非和美国的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我的客户包括了一家南非的零售银行、一家美国的科技公司、一家瑞士的保险公司和一家印度的大型联合企业。


作为一名投资者,我曾在一家以色列服务公司、一家新加坡食品公司和一家印度电信公司以及其他数十家企业里担任董事会成员。我既投过初创公司(不幸亏损),也投过成熟企业(略有小赚)。


如你所见,我其实没做什么实际的业务。按时完成生产任务、管理销售团队、扭转公司困境或者发布和管理品牌等事务,都不是我需要负责的东西。在我近30年的咨询和投资生涯中,我所做的就是“观察”。不需要从事日常运营工作,反而让我有机会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在企业界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行不通的。


因为具备跨行业、跨公司、跨大洲的职业经历,我或许有资格就比萨外卖这一业务模式的特殊之处高谈阔论一番;但如果你质疑我在进化论问题上的权威,我并不会有被冒犯的感觉,毕竟我没有进化论方面的专业学位。不过,面对这类质疑,请允许我用玛丽·简·韦斯特 -埃伯哈德的名作的一句话来回答:我可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私以为,我对投资的热情主要是运气使然(我是在1998年偶然转入这个行业的)。说来奇怪,我对进化论的热情却要归功于沃伦·巴菲特的老朋友兼黄金搭档查理·芒格先生。


2011年被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收购之前,西科金融公司的董事长便是他。就像巴菲特在伯克希尔的传奇年会一样,芒格曾在西科金融股东年会上就各种不同的问题做过回答。比如在 2000 年被问到最喜欢的书时,芒格就推荐了著名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所写的《自私的基因》我在2002年看过上述会议的备忘录后,便把这本书买来翻阅一番,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发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旨不仅引人入胜,而且丰富多彩。我用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阅读以“进化论”为主题的书籍,其中包括各类通俗读本、专业书籍和研究生课程教材——有的是关于昆虫、脊椎动物和人类的,有的涉及高度专业化领域(如遗传学),有的阐述了广义的进化理论,还有的讲到了进化哲学以及专门将数学概念应用于进化的内容(生物学中确实掺杂了很多数学)。虽说不上是进化论方面的专家,但在这个话题上,做到同业内专家从容地“谈笑风生”,我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顺便提一下,我甚至算不上是投资方面的专家,只是一个充满工作热情的从业人员。


图片

为什么写这本书?


读完几十本关于进化论的书籍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对这门学科如此着迷。因为我发现,进化生物学中研究的每个主题通常都与投资存在相似点,与那烂陀的投资方式更是有着诸多共同之处。随着对达尔文进化论研究的深入,我对投资也了解得越多,这是一种出于对经典理论的热情而养成的爱好。


本书旨在探索我们如何从进化生物学的基本概念——长远过程的缩影——推导出“长期和耐心型”投资的核心投资原则。


虽然这是一本关于投资的书,但它并不是一本“投资常识入门教科书”。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资产出租的会计政策或者无形资产的估值等基础概念,统统不会在本书中出现,因为你可以从无数的其他著作或信息来源中学到这些东西。你也别指望我会在书中大肆剖析估值比率或就资产负债表外财务活动的会计处理提出任何建议,抑或透露任何全新的投资技巧。


本书的主要目标在于鼓励大家去树立一种新的投资理念。从久经时间考验的生物进化原理角度,重构我们对投资的看法。在本书中,我会详细地剖析一些看似反直觉的达尔文进化论原则,进一步诠释其在商业世界中如何被理解和运用,从而帮助投资者在各自擅长的投资领域中脱颖而出。


行文至此,你会发现,本书接下来的内容更偏向于事实描述,而不是提供问题的处理方法。本书主要叙述我们在那烂陀的投资策略以及它与进化论之间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本书并非向读者灌输“你应该怎么做”,而是记录了“我们是怎么做的”。如前所述,大部分投资者的长期业绩记录都很不理想。大多数投资方法从长期来看都是行不通的,但我们却是个例外。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本书适合多类金融或投资从业人员参阅。如果你是一名业余投资者,本书应该会引起你的兴趣,因为你会发现,自然界和金融界之间有着令人兴奋的相通之处。这本书也是写给专业投资者看的,他们是巴菲特的粉丝(不得不说,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是巴菲特的粉丝),也在试图仿照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以期获得丰厚的回报。虽然你不太可能从本书学到任何新颖的投资技巧,但透过进化生物学,你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巴菲特的核心投资原则。


第三类会对这本书感兴趣的群体可能是科学爱好者。大多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不会把金钱视为洪水猛兽,毕竟科研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然而,因投资不善而付出的机会成本无疑相当巨大。对于这些人来说,本书可能会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思考如何进行合理投资,尤其当这里讨论的概念与他们产生诸多共鸣时。


本书也同样适合那些涉猎广泛,正在寻找有趣读物的普通读者。它或许并不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那般引人入胜,但我希望它或多或少能挑动你的大脑神经。


图片

那烂陀投资战略的三大步骤


我会在本书中描述一种长期导向的投资方法以及它与达尔文进化生物学的相通之处——我们都是以永久股东的身份进行投资的。我把本书分成了三大部分,分别指向前文提到那烂陀资本的投资战略的三大步骤。


第一部分强调了最基本的投资经验:避免较大风险,不要亏钱。如同生活中大多数表面上看似简单的事情一样,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是的,不亏钱是一种技能,而且或许比赚钱的技巧还要难学。正如沃伦·巴菲特说过的一句名言:“投资准则1. 永远不要赔钱;投资准则2. 永远不要忘记准则1。”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几乎每一本关于投资的书,都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战术,并鼓励你按照某种方式来展开行动。有的建议要根据市场信号进行交易,有的推荐购买价值型股票,还有的力劝你押注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高科技前沿领域的初创企业。这些书写的都是如何赚钱,但不会教你如何不亏钱。然而现实却很残酷,投资者必须先学会规避损失,否则其投资生涯大概率都无法长久,最后很有可能赔光本金,黯然收场。


用一句话概括本书第二部分:以合理的价格购入高质量股票。这部分内容侧重于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分析那烂陀购股过程的具体细节。本书第 2 章到第 4 章主要论述的是“买什么?”,第 5章到第 7 章探讨的则是“怎么买?”。


第三部分介绍的是那烂陀投资战略的第三项要素:不轻易买进,更不轻易卖出。我们买得很少,卖得更少。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耐克的口号“只管做”(Just do it.)似乎成了实现成功人生的无上箴言,所以让投资者跟随我们的核心信条——“只管不做”——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在这部分内容中,我将引用进化论中的三个概念具体解释那烂陀资本在投资一事上的“偷懒逻辑”。


* * *


本书更像是一本类比轶事的汇编。当你在说服别人或被别人说服的时候,你或许已然发现,若想让理由变得更加充分,类比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法。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所以奉劝诸位要多长个心眼。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地理解进化带来的启示:呼吁投资者要计之长远,而且要相当长远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