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猿芦苇 审核丨菜包
排版丨鹿九
最近,外网开始流行起用AI生成「吉卜力风格」的meme,颇有一种人人都能站在巨人肩膀上,使用宫崎骏老爷子画风的大势感。
这些出圈的meme图,很多都是过去的热点新闻,或者大家喜闻乐见的meme梗图,当然还有一些极其新鲜的,比如甲亢哥少林寺这张。
其实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觉得有些大惊小怪了,这事儿国内也不是没做过,记得在国内上映《你想活出怎么样的人生》的那段时间,电影宣传方就在抖音做过一个吉卜力画风的AI创作活动。
不同的是,这次吉卜力的AI画风宣传的并不是吉卜力的电影,而是OpenAI为GPT-4o更新了文生图功能,官方还对这次更新很自信,声称GPT4o就是目前最先进的图像生成器。
为了宣传这件事,OpenAI的创始人Sam Altman不仅在直播中展示了用照片和文字快速生成「吉卜力风格」的图片,还很快就把自己的头像都换成了「吉卜力风格」的自画像。
GPT4o的文生图操作实在太过简单,只需要几段文字基本就能搞定,所以社交平台上的meme很快就开始腹泻般更新起来。甚至一些AI创作者,还结合用可灵、luma捣鼓“重制”出了「吉卜力风格」的《指环王》《星际穿越》《甄嬛传》动画。
明显能发现这些动画从细节到层次感上都有所缺陷,部分物件表现,比如怪物这块,由于对应素材的缺乏就做得不太好,但整体同那些AI作品相比,已经是有模有样了。
当然GTP4o牛逼的地方不止于此,这几天设计圈就传出噩耗了。因为现在的GPT本身就自带大语言模型,在做海报设计时对要求的识别更加精准,出图的速度和效果也是可圈可点。
这一点在表情包的制作上表现得同样精彩,只需要通过极少的指令,就能完成一套看起来成品还不错的表情包。
除了上述的一些表现外,活用大语言模型和视觉化图像的功能,其实还有更广阔的表现能力,比如生成介绍知识内容的卡片,又或者将文字内容归纳转化为更易理解的思维导图等等。
就连在更复杂的图形制作上,它的表现效果也相当不俗。比如完成对元祖高达的3D模型制作,就连从事游戏CG相关工作的技术美术,看到这番情景也会直呼“引退”。
总的来说,这次OpenAI的更新似乎又一次证明了AI没有能力的边界。
明明只是图像生成能力的更新,可我们实际总结下来,却会发现实际上它的用途是相当宽泛的,如果只是把它当作工具来看,就足够令人感到兴奋,实际上我身边的朋友就有这样认为的。
可是,真的只需要把它拿来当工具看待就好吗?
凭借「吉卜力风格」的噱头,gpt4o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连创始人自己也丝毫不避讳地使用。可是众所周知,宫崎骏本人是极其不喜欢AI动画的,他曾批判过AI动画“是对生命本身的侮辱”,所以OpenAI这种不尊重个人意愿的行为,是很难在道德层面上站得住脚的。
实际上,网上有很多这件事持批评态度的网友,大家反对的不仅是剽窃德高望重的大师这个行为,还有创始人Sam对此事毫不在乎的态度。只是目前AI创作依然处于灰色地带,这种发声能带来的效果是极其有限,甚至不如人家造假吉卜力律师函传播得广。
没办法,AI作为工具的确具备很高的使用价值,现在也早就和文化创作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就说离我们最近的同人二创领域吧,我想现在大家都离不开逆天UP主们用AI做的爆笑梗二创了吧,AI的存在确实拉低了创作门槛,让更多的人有了创作的机会。
MVP
而在行业方面自不用多说,欧美和国内不少动画作品都有AI参与的痕迹,就连保守的日本动画行业,在今年四月新番里也搞了一部号称「AI作画」的商业动画《双子HinaHima》。
尽管这并不是一部纯AI管线的动画,而是由人工主导,AI来辅助的制作流程。但这也足以说明,AI这个工具已经开始渐渐进入专业从业者的视野,AI作为动画工具的运用,本身也是一个难以阻挡的趋势。
这么多年来,围绕AI问题的讨论始终没有改变,无非是停歇了又开始,随后又逐渐消散。
但在这几年的发展中,AI的确又是在持续进化,最后AI到底是劣币驱逐良币,抑或是成为良币,又或者彻底被人类限制,事到如今,这个世界依然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定论。
也欢迎大佬找姬投稿哦~ 投稿邮箱:crsq47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