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抬头怕触电,现在拍照能发朋友圈。”南庄镇罗南村陈伯指着村口整齐划一的线缆笑道。这番转变的背后,是南庄镇以“三线”整治为突破口,把曾经这场“剪不断理还乱”的线缆困局,转化为“三线整治+数字乡村”双轮驱动模式,为高密度中心城区破解治理难题贡献了“南庄样本”。
多元共建强投入
全域“三线”焕新颜
南庄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协作、集体自筹”的多元投入机制,力争全域“三线”整治全覆盖。一方面,鼓励罗南村创新“村企共建”模式,以200万元集体资金撬动通讯运营商投入1000万元,架设主光缆100多公里,分纤箱400多个,有序推进全村“新国标三线整治”。另一方面,推动南庄村、上元村、吉利村等10个行政村通过“500万自筹+2500万专项债”组合拳,实现重点区域“三线”入地改造,让“空中蜘蛛网”变“天际风景线”。
“三线”整治前后对比图。
闭环管理树标杆
罗南经验显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村内人口流动频繁,“三线”长效久治将面临更大考验。对此,罗南村构建三线施工“准入审核+过程监管+信用评价”机制,通过落实施工信息报备、规范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等,形成“备案—施工—验收”全周期管理闭环。在施工规范中,罗南村还特别要求运营商做好“横平竖直30厘米一绑扎”等4项施工标准,确保街巷“三线”整体规范有序、整洁划一,为全镇深入开展“三线”长效管护提供典范案例。
罗南村“四网合一”机柜。
罗南村“四网合一”机柜相关使用登记资料。
数字赋能开新局
吉利智治展蓝图
近年来,吉利村集中资源、靶向施策,对全村20个自然村全覆盖开展“三线”整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村企共建”等模式,试点先行探索“数字乡村”赋能智慧治理。
吉利村智慧治理平台设计效果。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难监管、易反弹等情况,以“AI算法+摄像头监控+人工处置”的模式,选取50多路视频摄像头,运用出店经营、占道经营、垃圾监测、积水检测、烟火检测、违规广告牌、异常停车和共享单车乱停等8类算法能力,实现24小时智能实时监测预警,把“三线”整治成效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绘就智慧治理“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