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中国代表刘劲松与印度代表戴国澜就边境问题再次举行了高层磋商会议,为中印和平解决争端释放了积极信号。
然而,就在形势看似趋于好转之际,3月27日,俄罗斯外长安德烈适时提出,希望中印两国能够尽快回复关于举行中俄印三方会晤的请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俄罗斯首次呼吁恢复三方会晤。
此前,由于中印边境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导致会晤事宜一再被推迟。
俄罗斯此举,不仅体现了普京的政治敏锐,也让人关注,印度总理莫迪是否会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平衡国内外压力,卖普京一个面子。
中印关系为何释放积极信号?
在3月26日的最新磋商中,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与印度外交部东亚司联秘戴国澜就边境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与以往相比,此次谈判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印度高层的公开定调。
会谈前,印度总理莫迪和外长苏杰生曾多次表态,认为中印矛盾“完全可控、可谈”。
这不仅是对中印关系的缓和信号,也是莫迪政府对国际局势变化的反应。
二是国际环境的压力促成了印度立场的调整。
在特朗普2.0政府延续拜登政府的高压贸易政策下,印度逐渐意识到,美国的经济收割目标不仅对准中国,同样涉及印度。
欧盟、日本都已成为美国经济政策的“受害者”,印度为了应对自身经济发展压力,选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显然是更为理性的决定。
此外,俄罗斯作为中印的共同伙伴,也在背后不断推动两国的和解进程。
通过经济合作和多边对话,俄罗斯希望借助中印关系的改善实现更广泛的战略合作。
金砖国家内部的货币争议
中印关系改善的另一个背景是金砖国家在去美元化方面的合作可能。
近年来,金砖国家试图通过货币改革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甚至一度传出“统一货币”机制的提议。
然而,这一提议却引发了潜在分歧。
中国作为金砖国家的最大经济体,其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日益提升,被广泛认为是统一货币的最佳候选。
可印度对此并不买账,印度媒体和政府均强调,卢比也应在合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3月4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态称,金砖国家不需要特别指定一种统一货币,而是优先实现本币间的直接结算。
这一表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印之间的紧张,但货币改革背后的经济权力竞争仍不可忽视。
从数据上看,金砖国家的去美元化进程已有初步成果。
例如,2024年中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大幅提升,已超过99%。
相比之下,印度卢比的国际化程度仍有限,其在全球外汇市场中的占比不足2%。
这种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使得中印在货币议题上的博弈成为金砖内部合作的潜在阻碍。
俄罗斯为何如此急于恢复三方会晤?
俄罗斯在中印关系改善的背景下,立即提出恢复三方会晤,其战略意图清晰可见。
首先,俄乌冲突使俄罗斯面临西方空前的制裁与孤立,恢复与中印的高水平对话能够强化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
其次,俄罗斯与中印在能源、贸易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大幅增长,已占印度石油进口总量的40%。
这不仅使俄罗斯在经济上获益,也进一步强化了中俄印之间的经济纽带。
此外,恢复三方会晤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至关重要。
三方合作将削弱美国及其盟友在亚洲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印太战略背景下,美国试图遏制中国、拉拢印度的努力可能面临挑战。
然而,印度的态度成为关键问题。
此前,印度曾以时机未到为由拒绝恢复三方会晤,这与中印边境问题和金砖货币改革的争议密切相关。
尽管目前边境谈判取得进展,俄罗斯对此表示乐观,但印度国内的复杂政治环境和来自美西方的压力,可能会让莫迪政府在外交上更加谨慎。
中俄印合作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如果中俄印三方会晤得以恢复,无疑将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
对三国而言,这一合作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能通过加强合作向西方传递明确信号。
在经济层面,三方合作可以进一步深化能源、技术和贸易领域的交流。
特别是在金砖国家的框架下,加强本币交易和去美元化,可显著提升区域内的金融稳定性。
同时,三方合作将为多极化世界注入更多动力,平衡全球权力格局。
然而,合作之路仍面临多重挑战。
印度国内的反对派持续批评莫迪政府在涉华问题上的软弱立场,这对其外交决策形成掣肘。
此外,美西方可能加大对印度的拉拢力度,试图阻止其与中俄走得更近,而中俄印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分歧也可能成为潜在障碍。
但中俄印合作若能顺利推进,必将有效削弱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成为推动全球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印度外长谈中印关系:冲突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